天体物理学 > 宇宙学与非星系天体物理学
[提交于 2010年8月31日
]
标题: MOIRCS深度巡天。 第八。 星系中恒星质量作为恒星形成活动的函数随红移z~3的演化
标题: MOIRCS Deep Survey. VIII. Evolution of Star Formation Activity as a Function of Stellar Mass in Galaxies since z~3
摘要: 我们利用 Subaru 望远镜在北 GOODS 区域用 MOIRCS(多目标近红外相机光谱仪)获得的非常深的近红外数据,研究了 0.5<z<3.5 范围内星系的恒星形成活动随恒星质量的演化情况。 近红外成像数据达到 K ~ 23-24 颗粒星等,并且使我们可以构建一个接近恒星质量受限样本,即使在 z~3 时也能达到 ~10^{9.5-10}Msun。 我们使用两种指标估算样本的恒星形成率(SFR),即 Spitzer/MIPS 24 微米流量和帧内 2800A 光度。 在固定 Mstar 条件下,SFR 分布随着红移从 0.5 增加到 3.5 而向更高值移动。 在 z>~1 时,更大量的星系显示出更强的 SFR 演化。 我们发现 2.5<z<3.5 的星系在其比恒星形成率(SSFR)分布中表现出双峰性,可以通过约 2 Gyr^{-1}的恒定 SSFR 分为两组。 低 SSFR 组的 SSFRs 约为 0.5-1.0 Gyr^{-1},而高 SSFR 组则显示约为 10 Gyr^{-1}。 宇宙 SFRD 在 0.5<z<3.5 时由 Mstar = 10^{10-11}Msun 的星系主导,而在 z>1 时,Mstar = 10^{11-11.5}Msun 的大质量星系贡献显示出强烈的演化,并在 z~3 时变得显著,特别是在基于 MIPS 24 微米 SFR 的情况下。 在 Mstar = 10^{10-11.5}Msun 的星系中,具有相对较窄 SSFR 范围(<~1 dex)的星系在 0.5<z<3.5 时主导宇宙 SFRD。 主导 SFRD 的星系的 SSFR 随红移系统地增加。 在 2.5<z<3.5 时,数量相对较少的高 SSFR 群体主导 SFRD。 似乎在更高的红移处宇宙的主要恒星形成与星系的恒星质量更快增长相关。
文献和引用工具
与本文相关的代码,数据和媒体
alphaXiv (什么是 alphaXiv?)
CatalyzeX 代码查找器 (什么是 CatalyzeX?)
DagsHub (什么是 DagsHub?)
Gotit.pub (什么是 GotitPub?)
Hugging Face (什么是 Huggingface?)
带有代码的论文 (什么是带有代码的论文?)
ScienceCast (什么是 ScienceCast?)
演示
推荐器和搜索工具
arXivLabs:与社区合作伙伴的实验项目
arXivLabs 是一个框架,允许合作伙伴直接在我们的网站上开发和分享新的 arXiv 特性。
与 arXivLabs 合作的个人和组织都接受了我们的价值观,即开放、社区、卓越和用户数据隐私。arXiv 承诺这些价值观,并且只与遵守这些价值观的合作伙伴合作。
有一个为 arXiv 社区增加价值的项目想法吗? 了解更多关于 arXivLabs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