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体物理学
[提交于 2005年4月1日
]
标题: 高致质量原恒星的非常紧凑的射电辐射。 II. 尘埃盘和电离吸积流
标题: Very compact radio emission from high-mass protostars. II. Dust disks and ionized accretion flows
摘要: 本文报道了对高质量原恒星 W33A、AFGL 2591 和 NGC 7538 IRS9 在 43 GHz 频率下的成像观测,分辨率为 0.04" 和 0.6"。 在每种情况下,检测到弱(~毫焦耳)且紧凑(~100 AU)的发射,其形状呈拉长状(轴比 ~3)。 对于 AFGL 2591 和 NGC 7538 IRS9,发射呈现单峰特征,而对于亮度最高的源 W33A,则检测到一个由三个源组成的“小星团”。 这些源的推导出的大小、流量密度和宽带射电频谱支持最近的模型,在这些模型中,非常年轻的 O 型恒星周围的 HII 区的初始扩展被恒星引力所阻止。 在这些模型中,高质量恒星的吸积流起源于大规模分子包层,并在接近恒星时被电离。 这些模型能够重现我们对电离气体的观测结果,以及之前通过单碟亚毫米连续波和线映射得出的这些源分子包层在 10^3 至 10^4 AU 尺度上的结构。 对于 AFGL 2591,43 GHz 的流量密度也与从近红外“光斑”图像中看到的盘状尘埃发射一致。 然而,43 GHz 发射与大规模分子外流的一致性表明 AFGL 2591 和 NGC 7538 IRS9 的发射并非源自盘状结构。 相比之下,W33A 的外流似乎并未被束化。 结合之前关于 W3 IRS5 和 AFGL 2136 的案例研究,我们的结果表明,具有高达 ~10^5 L0 光度的恒星和恒星团的形成过程通过吸积进行,并产生类似于太阳型情况的束化外流,但具有“额外特性”,即吸积流在接近恒星时被电离。 超过 ~10^5 L0 时,会出现 HII 区簇,外流不再束化,这可能是由于原恒星或前恒星核心的合并所致。
文献和引用工具
与本文相关的代码,数据和媒体
alphaXiv (什么是 alphaXiv?)
CatalyzeX 代码查找器 (什么是 CatalyzeX?)
DagsHub (什么是 DagsHub?)
Gotit.pub (什么是 GotitPub?)
Hugging Face (什么是 Huggingface?)
带有代码的论文 (什么是带有代码的论文?)
ScienceCast (什么是 ScienceCast?)
演示
推荐器和搜索工具
arXivLabs:与社区合作伙伴的实验项目
arXivLabs 是一个框架,允许合作伙伴直接在我们的网站上开发和分享新的 arXiv 特性。
与 arXivLabs 合作的个人和组织都接受了我们的价值观,即开放、社区、卓越和用户数据隐私。arXiv 承诺这些价值观,并且只与遵守这些价值观的合作伙伴合作。
有一个为 arXiv 社区增加价值的项目想法吗? 了解更多关于 arXivLabs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