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体物理学 > 宇宙学与非星系天体物理学
[提交于 2010年2月28日
]
标题: 基于深近红外观测的六例本地星系团矮星系的 photometric 性质
标题: Photometric Properties of Six Local Volume Dwarf Galaxies from Deep Near-Infrared Observations
摘要: 我们获得了六个矮星系样本的深度近红外 $J$-波段(1.25 $\mu$微米)、$H$-波段(1.65$ \mu$微米)和$K_s$-波段(2.15 $\mu$微米)成像,这些矮星系位于本星系群(LV,$D\la10$兆秒差距)中(绝对星等$M_B\ga-17$魔术值)。 该样本主要由发现于本地宇宙(LV)各种环境中的早期类型的矮星系组成。样本中有两颗星系(LEDA 166099 和 UGCA 200)首次在近红外波段被探测到。深场近红外图像允许我们详细研究每颗星系的光度和结构特性。星系的表面亮度分布一直测量到约$24 mag arcsec^{-2}$等亮度线,在$J$和$H$波段,以及$K_s$波段的$23 mag arcsec^{-2}$等亮度线处。星系的总星等在三个波长带内得到确定。对于样本中最亮的星系($M_B\la-15.5$星等),我们发现“两微米全天巡天”(2MASS)低估了这些系统的总星等,最多可达$\la0.5$星等。通过指数函数(针对具有恒星盘的星系)或 Sérsic 函数拟合星系的径向表面亮度分布,以推导出其潜在恒星成分的结构。 特别是,有效面亮度($\mu_e$)和有效半径($r_e$)是通过拟合表面亮度分布曲线得到的。 星系的($J$-$K_s$)颜色已被测量,以探索早期类型的矮星系的光度-金属丰度关系。 此外,星系的($B$-$K_s$)颜色被用来评估它们相对于其他星系形态的演化状态。 矮星系的总恒星质量是根据($H$)波段的测光测量得出的。 这些结果随后将与星系的动力学质量估计值进行比较,以确定它们的暗物质含量。
文献和引用工具
与本文相关的代码,数据和媒体
alphaXiv (什么是 alphaXiv?)
CatalyzeX 代码查找器 (什么是 CatalyzeX?)
DagsHub (什么是 DagsHub?)
Gotit.pub (什么是 GotitPub?)
Hugging Face (什么是 Huggingface?)
带有代码的论文 (什么是带有代码的论文?)
ScienceCast (什么是 ScienceCast?)
演示
推荐器和搜索工具
arXivLabs:与社区合作伙伴的实验项目
arXivLabs 是一个框架,允许合作伙伴直接在我们的网站上开发和分享新的 arXiv 特性。
与 arXivLabs 合作的个人和组织都接受了我们的价值观,即开放、社区、卓越和用户数据隐私。arXiv 承诺这些价值观,并且只与遵守这些价值观的合作伙伴合作。
有一个为 arXiv 社区增加价值的项目想法吗? 了解更多关于 arXivLabs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