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体物理学 > 地球与行星天体物理学
[提交于 2019年12月1日
]
标题: 一颗海王星大小的行星在M2.5矮星G 9-40上凌日:使用宜居带行星探测器验证
标题: A sub-Neptune sized planet transiting the M2.5-dwarf G 9-40: Validation with the Habitable-zone Planet Finder
摘要: 我们验证了在附近的高视向速度M2.5矮星G 9-40 (EPIC 212048748)周围发现了一颗直径为2个地球半径的亚海王星大小行星。使用高精度近红外(NIR)径向速度(RV)观测数据,通过宜居带行星探测器(HPF),使用定制窄带光电滤光片的高精度扩散辅助地面光电测量,以及自适应光学成像进行了验证。 距离为$d=27.9\mathrm{pc}$处,G 9-40b是迄今为止由K2发现的第二颗最接近的凌日行星。 该行星的大凌日深度($\sim$3500ppm),加上其宿主恒星在近红外波段的邻近性和亮度(J=10,K=9.2),使G 9-40b成为使用JWST、ARIEL和即将出现的极大望远镜进行传输光谱学研究的最有利的亚海王星大小的围绕M型矮星运转的行星之一。 这颗恒星相对不活跃,从K2测光数据确定的旋转周期为$\sim$29天。 为了估计光谱恒星参数,我们描述了使用高分辨率近红外HPF光谱的实证光谱匹配算法的实现方法。 使用这种方法,我们得到了有效温度为$T_{\mathrm{eff}}=3404\pm73$K,金属丰度为$\mathrm{[Fe/H]}=-0.08\pm0.13$。 我们的径向速度(RVs),当与通过凌星测光得到的轨道参数结合时,排除了行星质量超过$11.7 M_\oplus$的可能性。根据99.7\%的半径,我们预测该行星的质量为$M=5.0^{+3.8}_{-1.9} M_\oplus$,并且径向速度半振幅为$K=4.1^{+3.1}_{-1.6}\mathrm{m\:s^{-1}}$,这使得使用当前的径向速度设施可以测量其质量。我们敦促进一步的径向速度后续观测,以精确测量其质量,从而在未来能够进行精确的传输光谱测量。
文献和引用工具
与本文相关的代码,数据和媒体
alphaXiv (什么是 alphaXiv?)
CatalyzeX 代码查找器 (什么是 CatalyzeX?)
DagsHub (什么是 DagsHub?)
Gotit.pub (什么是 GotitPub?)
Hugging Face (什么是 Huggingface?)
带有代码的论文 (什么是带有代码的论文?)
ScienceCast (什么是 ScienceCast?)
演示
推荐器和搜索工具
arXivLabs:与社区合作伙伴的实验项目
arXivLabs 是一个框架,允许合作伙伴直接在我们的网站上开发和分享新的 arXiv 特性。
与 arXivLabs 合作的个人和组织都接受了我们的价值观,即开放、社区、卓越和用户数据隐私。arXiv 承诺这些价值观,并且只与遵守这些价值观的合作伙伴合作。
有一个为 arXiv 社区增加价值的项目想法吗? 了解更多关于 arXivLabs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