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体物理学 > 地球与行星天体物理学
[提交于 2023年7月11日
(v1)
,最后修订 2024年6月13日 (此版本, v3)]
标题: 冥王星哈乌梅亚上空间变化的陨石坑形态
标题: Spatially variable crater morphology on the dwarf planet Haumea
摘要: 海尔梅亚,被认为是最外层柯伊伯带中第三大的天体,具有快速的3.92小时自转周期,导致其形状为三轴椭球体。在这里,我们首次详细预测了海尔梅亚的表面形态,特别是考虑了由于其独特形状带来的影响。鉴于观测结果表明海尔梅亚的表面主要由惰性水冰组成,我们预测了撞击坑特征,撞击坑很可能是在海尔梅亚上占主导地位的表面特征。在计算海尔梅亚的表面重力时,我们发现g值变化几乎达到两个数量级,从赤道主轴位置的最小值0.0126 m/s^2,到极点的1.076 m/s^2。我们还发现g值随着纬度呈现非单调减少。从最小表面重力位置的36.2公里到极点的6.1公里,简单到复杂撞击坑的过渡直径有所不同。赤道处的撞击坑预计体积更大,深度比高纬度地区的撞击坑大超过两倍,并且溅射物更厚。考虑到撞击溅射物逃逸的影响,我们计算得出海尔梅亚的逃逸速度从赤道到极点变化了62%。尽管极点的逃逸速度更高,但那里的撞击预计会有更高的溅射物逃逸质量分数。海尔梅亚可能在太阳系中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表面的撞击坑形态存在显著变化,这些变化仅源于其表面重力大小的变化。
文献和引用工具
与本文相关的代码,数据和媒体
alphaXiv (什么是 alphaXiv?)
CatalyzeX 代码查找器 (什么是 CatalyzeX?)
DagsHub (什么是 DagsHub?)
Gotit.pub (什么是 GotitPub?)
Hugging Face (什么是 Huggingface?)
带有代码的论文 (什么是带有代码的论文?)
ScienceCast (什么是 ScienceCast?)
演示
推荐器和搜索工具
arXivLabs:与社区合作伙伴的实验项目
arXivLabs 是一个框架,允许合作伙伴直接在我们的网站上开发和分享新的 arXiv 特性。
与 arXivLabs 合作的个人和组织都接受了我们的价值观,即开放、社区、卓越和用户数据隐私。arXiv 承诺这些价值观,并且只与遵守这些价值观的合作伙伴合作。
有一个为 arXiv 社区增加价值的项目想法吗? 了解更多关于 arXivLabs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