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体物理学 > 地球与行星天体物理学
[提交于 2024年7月23日
]
标题: 重新审视年轻AU Mic系统中凌日行星的动力学质量:在$\sim$20 Myr时AU Mic b的可能膨胀
标题: Revisiting the dynamical masses of the transiting planets in the young AU Mic system: Potential AU Mic b inflation at $\sim$20 Myr
摘要: 理解行星形成在行星系统起源的一般背景以及太阳系的特定背景下非常重要,同时也用于预测在其他恒星周围发现木星、海王星和地球类似物的可能性。 我们旨在利用公开的光度和光谱数据集,精确确定围绕年轻的M型恒星AU Mic运行的凌日行星的半径和动力质量。 我们通过与高斯过程结合的联合凌日和径向速度拟合,表征年轻AU Mic系统中凌日行星的恒星活动和物理性质(半径、质量、密度)。 我们确定了最内侧凌日行星AU Mic b的半径为$R^{b}$= 4.79 +/- 0.29 R$_\oplus$,质量为$M^{b}$= 9.0 +/- 2.7 M$_\oplus$,以及整体密度为$\rho^{b}$ = 0.49 +/- 0.16 g cm$^{-3}$。 对于第二个已知的凌日行星AU Mic c,我们推断其半径为$R^{c}$= 2.79 +/- 0.18 R$_\oplus$,质量为$M^{c}$= 14.5 +/- 3.4 M$_\oplus$,并且整体密度为$\rho^{c}$= 3.90 +/- 1.17 g cm$^{-3}$。根据理论模型,AU Mic b可能拥有一个质量占比超过5%的H2包层,其中包含一定比例的岩石和水。AU Mic c可能由岩石和/或水组成,并可能拥有一个最多占其质量5%的H2大气层。AU Mic b保留了大部分的大气层,但由于强烈的恒星辐射,可能在数千万年内失去它,而AU Mic c由于距离其母星更远,可能受到的光致蒸发要少得多。 使用手头的所有数据,我们确定了AU Mic 'd' TTV候选体的3$\sigma$上质量极限为$M^{[d]}\sin{i}$ = 8.6 M$_{\oplus}$。 此外,我们未确认最近提出的轨道周期为33.4天的行星候选体AU Mic 'e' 的存在。
文献和引用工具
与本文相关的代码,数据和媒体
alphaXiv (什么是 alphaXiv?)
CatalyzeX 代码查找器 (什么是 CatalyzeX?)
DagsHub (什么是 DagsHub?)
Gotit.pub (什么是 GotitPub?)
Hugging Face (什么是 Huggingface?)
带有代码的论文 (什么是带有代码的论文?)
ScienceCast (什么是 ScienceCast?)
演示
推荐器和搜索工具
arXivLabs:与社区合作伙伴的实验项目
arXivLabs 是一个框架,允许合作伙伴直接在我们的网站上开发和分享新的 arXiv 特性。
与 arXivLabs 合作的个人和组织都接受了我们的价值观,即开放、社区、卓越和用户数据隐私。arXiv 承诺这些价值观,并且只与遵守这些价值观的合作伙伴合作。
有一个为 arXiv 社区增加价值的项目想法吗? 了解更多关于 arXivLabs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