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体物理学 > 星系的天体物理学
[提交于 2025年6月26日
]
标题: 隐藏在尘埃幕后的星系:银河系盘面后一个超亮强透镜化红移 z = 3.75 星系的气体和尘埃特性
标题: Hiding behind a curtain of dust: Gas and dust properties of an ultra-luminous strongly-lensed z = 3.75 galaxy behind the Milky Way disk
摘要: 我们对位于卢西斯-I分子云后的强透镜亚毫米波星系J154506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其物理特性进行了表征。 利用档案数据和新数据(包括亚角秒分辨率($\sim0.75$)的ALMA观测数据、VLT/MUSE和FORS2光学数据,以及ACA和LMT的光谱扫描)我们识别出两个高显著性(SNR>5)的发射线,频率分别为97.0和145.5 GHz,分别对应CO(4-3)和CO(6-5)。 这些检测得出光谱红移为$z_{\rm{spec}}=3.7515\pm 0.0005$。 我们还使用阿塔卡马路径探测实验(APEX)检测到[CII] 158$\mu$m精细结构线在400 GHz处,进一步确认了红移并提供了关于J154506物理特性的见解。 通过在uv平面上建模ALMA Band 6和7的连续谱数据,我们得出平均放大因子为$6.0 \pm 0.4$,我们的分析显示该星暴星系中尘埃相对较冷($\sim$37 K),具有高固有尘埃质量($\sim2.5\times10^{9}~\rm{M}_{\odot}$)和红外(IR)光度($\sim6\times10^{12}~\rm{L}_{\odot}$)。 尘埃SED最好由中等密度分子气体($10^2-10^4\rm{cm}^{-3}$)主导的模型来再现,这表明远红外辐射主要来自弥散区域,而不是极端星爆或AGN典型的致密、高压环境。 这一结论得到了尘埃温度与动能温度接近于1的比值的支持,这反驳了高度能量加热机制的存在。 CO激发阶梯在CO(5-4)附近达到峰值,并由稍为致密的分子气体主导。 我们的结果强调了远红外和亚毫米观测的独特能力,即使被前景分子云遮挡,也能揭示和表征稀少的强透镜高红移星系。
文献和引用工具
与本文相关的代码,数据和媒体
alphaXiv (什么是 alphaXiv?)
CatalyzeX 代码查找器 (什么是 CatalyzeX?)
DagsHub (什么是 DagsHub?)
Gotit.pub (什么是 GotitPub?)
Hugging Face (什么是 Huggingface?)
带有代码的论文 (什么是带有代码的论文?)
ScienceCast (什么是 ScienceCast?)
演示
推荐器和搜索工具
arXivLabs:与社区合作伙伴的实验项目
arXivLabs 是一个框架,允许合作伙伴直接在我们的网站上开发和分享新的 arXiv 特性。
与 arXivLabs 合作的个人和组织都接受了我们的价值观,即开放、社区、卓越和用户数据隐私。arXiv 承诺这些价值观,并且只与遵守这些价值观的合作伙伴合作。
有一个为 arXiv 社区增加价值的项目想法吗? 了解更多关于 arXivLabs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