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体物理学 > 星系的天体物理学
[提交于 2024年7月22日
]
标题: 利用MIRI/JWST在NGC 7172中发现的双锥形电离气体外流及正反馈证据
标题: A biconical ionised gas outflow and evidence for positive feedback in NGC 7172 uncovered by MIRI/JWST
摘要: 我们展示了利用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上中红外仪器(MIRI)的中分辨率光谱仪(MRS)观测到的2型塞弗特星系NGC7172的结果。该星系在银河活动、吸积盘和外流调查(GATOS)样本中的六个活跃星系核(AGN)中,拥有最低的电离气体质量外流率(Mout~0.005 M☉/年),且它们的全波段光度相近(log Lbol~44 erg/s)。我们的目标是理解电离气体外流的性质,主要通过氖跃迁产生的发射线来研究,这些发射线覆盖了广泛的电离势(IP)范围,从~20 eV到~130 eV。我们采用了参数化和非参数化的方法来表征线发射和动力学特性。低激发线(IP<25 eV,例如[NeII])追踪旋转盘的发射。高激发线(IP>90 eV,例如[NeV]),很可能完全由AGN光致电离,正在以接近垂直于星系盘的方向膨胀,最大投影速度约为~350-500 km/s。特别是[NeV]和[NeVI]线揭示了一个双锥形电离气体外流,从核区向南北方向延伸至少~2.5"北和3.8"南(投影距离约450和680 pc)。由于遮挡,锥体北部大部分的发射以前未被检测到。鉴于外流几乎正面朝上的方向和星系几乎侧视的方向,NGC7172可能是一个弱耦合的例子。然而,我们在AGN西南方向投影距离分别为3.1"和4.3"(即~560和780 pc)的两个不同的外流团块中发现了正反馈的证据。我们使用[NeII]和[NeIII]的发光度估计了这些区域的恒星形成率为0.08 M☉/年,这大约是核环中发现的恒星形成率的10%。恒星形成活动可能是由电离气体外流与星系间物质的相互作用触发的。
文献和引用工具
与本文相关的代码,数据和媒体
alphaXiv (什么是 alphaXiv?)
CatalyzeX 代码查找器 (什么是 CatalyzeX?)
DagsHub (什么是 DagsHub?)
Gotit.pub (什么是 GotitPub?)
Hugging Face (什么是 Huggingface?)
带有代码的论文 (什么是带有代码的论文?)
ScienceCast (什么是 ScienceCast?)
演示
推荐器和搜索工具
arXivLabs:与社区合作伙伴的实验项目
arXivLabs 是一个框架,允许合作伙伴直接在我们的网站上开发和分享新的 arXiv 特性。
与 arXivLabs 合作的个人和组织都接受了我们的价值观,即开放、社区、卓越和用户数据隐私。arXiv 承诺这些价值观,并且只与遵守这些价值观的合作伙伴合作。
有一个为 arXiv 社区增加价值的项目想法吗? 了解更多关于 arXivLabs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