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体物理学 > 高能天体物理现象
[提交于 2025年7月1日
]
标题: 三十年代中期的危机:解析35倍太阳质量峰值附近的引力波源特性
标题: A Mid-Thirties Crisis: Dissecting the Properties of Gravitational Wave Sources Near the 35 Solar Mass Peak
摘要: 二进制黑洞(BBH)在引力波天文学第一个十年中观测到的合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在$35\,\mathrm{M}_{\odot}$附近的组件质量事件有过剩。 已经提出了多种形成通道来解释这种过剩。 为了区分这些通道,有必要检查它们在其他参数上的预测种群分布。 在这项工作中,我们关注接近$35\,\mathrm{M}_{\odot}$峰值的 BBH 合并,并推断主质量($m_1$)、质量比($q$)、有效自旋($\chi_{\rm eff}$)和红移($z$)的种群分布。 我们观察到合并率随着$m_1$逐渐增加,从$20\,\mathrm{M}_{\odot}$到大约$34\,\mathrm{M}_{\odot}$时增加了$3$倍,随后在$50\,\mathrm{M}_{\odot}$时急剧下降了一个数量级。 这一种群还表现出对等质量合并的微弱偏好,并具有一个向正值倾斜的$\chi_{\rm eff}$分布,中位数为零,在大约$90\%$置信度下被排除。 我们发现在 $35\, \mathrm{M}_{\odot}$ 峰值星群中不存在显著的 $q-\chi_{\rm eff}$ 相关性,这表明低质量系统 ($m_1<20\,\mathrm{M}_{\odot}$) 可能是导致在完整 BBH 合并星表中观测到的 $q-\chi_{\rm eff}$ 负相关性的原因。 合并速率的红移演化与宇宙恒星形成速率一致。 我们将我们的发现与来自各种形成通道的预测进行了比较。 我们发现,对不稳定性超新星情景的常见变体以及分层合并模型与 $35\,\mathrm{M}_{\odot}$ 星群的观测特征不相容。 最终,我们所考虑的任何形成通道都无法解释该星群中观测到的全部甚至大部分特征。 黑洞合并的“三十年代中期”正处于危机之中。
文献和引用工具
与本文相关的代码,数据和媒体
alphaXiv (什么是 alphaXiv?)
CatalyzeX 代码查找器 (什么是 CatalyzeX?)
DagsHub (什么是 DagsHub?)
Gotit.pub (什么是 GotitPub?)
Hugging Face (什么是 Huggingface?)
带有代码的论文 (什么是带有代码的论文?)
ScienceCast (什么是 ScienceCast?)
演示
推荐器和搜索工具
arXivLabs:与社区合作伙伴的实验项目
arXivLabs 是一个框架,允许合作伙伴直接在我们的网站上开发和分享新的 arXiv 特性。
与 arXivLabs 合作的个人和组织都接受了我们的价值观,即开放、社区、卓越和用户数据隐私。arXiv 承诺这些价值观,并且只与遵守这些价值观的合作伙伴合作。
有一个为 arXiv 社区增加价值的项目想法吗? 了解更多关于 arXivLabs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