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CenXiv.org
此网站处于试运行阶段,支持我们!
我们衷心感谢所有贡献者的支持。
贡献
赞助
cenxiv logo > cs > arXiv:2507.14554

帮助 | 高级搜索

计算机科学 > 软件工程

arXiv:2507.14554 (cs)
[提交于 2025年7月19日 (v1) ,最后修订 2025年7月25日 (此版本, v2)]

标题: 从业者视角下的软件架构新兴趋势:五年回顾

标题: Emerging Trends in Software Architecture from the Practitioners Perspective: A Five Year Review

Authors:Ruoyu Su, Noman Ahmad, Matteo Esposito, Andrea Janes, Davide Taibi, Valentina Lenarduzzi
摘要: 软件架构在软件系统的设计、开发和维护中起着核心作用。 随着云计算、微服务和容器的兴起,架构实践变得更加多样化。 理解这些变化至关重要。 本研究分析了五年内八个领先行业会议中的软件架构趋势。 我们通过分析顶级从业者会议的演讲来研究软件架构的演变,重点关注推动技术采用的动机和背景。 我们分析了来自八个主要行业会议的5,677个演讲,使用大型语言模型和专家验证来提取技术、其目的和使用场景。 我们还探讨了技术如何相互关联并融入DevOps和部署管道中。 在450种技术中,Kubernetes、云原生、无服务器和容器在频率和中心性方面占主导地位。 从业者主要展示与部署、通信、人工智能和可观测性相关的技术。 我们识别出五个技术社区,涵盖自动化、协调、云人工智能、监控和云边缘。 大多数技术跨越多个DevOps阶段并支持混合部署。 我们的研究表明,像Kubernetes和无服务器这样的少数核心技术主导了当代软件架构实践。 这些技术主要应用于后期DevOps阶段,对早期阶段如规划和编码的关注有限。 我们还展示了从业者如何根据目的和背景来描述技术,反映了行业优先级的变化。 最后,我们观察到只有研究才能提供对架构设计、质量和演化的更全面的视角。
摘要: Software architecture plays a central role in the design, development, and maintenance of software systems. With the rise of cloud computing, microservices, and containers, architectural practices have diversified. Understanding these shifts is vital. This study analyzes software architecture trends across eight leading industry conferences over five years. We investigate the evolution of software architecture by analyzing talks from top practitioner conferences, focusing on the motivations and contexts driving technology adoption. We analyzed 5,677 talks from eight major industry conferences, using large language models and expert validation to extract technologies, their purposes, and usage contexts. We also explored how technologies interrelate and fit within DevOps and deployment pipelines. Among 450 technologies, Kubernetes, Cloud Native, Serverless, and Containers dominate by frequency and centrality. Practitioners present technology mainly related to deployment, communication, AI, and observability. We identify five technology communities covering automation, coordination, cloud AI, monitoring, and cloud-edge. Most technologies span multiple DevOps stages and support hybrid deployment. Our study reveals that a few core technologies, like Kubernetes and Serverless, dominate the contemporary software architecture practice. These are mainly applied in later DevOps stages, with limited focus on early phases like planning and coding. We also show how practitioners frame technologies by purpose and context, reflecting evolving industry priorities. Finally, we observe how only research can provide a more holistic lens on architectural design, quality, and evolution.
主题: 软件工程 (cs.SE)
引用方式: arXiv:2507.14554 [cs.SE]
  (或者 arXiv:2507.14554v2 [cs.SE] 对于此版本)
  https://doi.org/10.48550/arXiv.2507.14554
通过 DataCite 发表的 arXiv DOI

提交历史

来自: Valentina Lenarduzzi Ph.D. [查看电子邮件]
[v1] 星期六, 2025 年 7 月 19 日 09:16:04 UTC (1,415 KB)
[v2] 星期五, 2025 年 7 月 25 日 08:45:20 UTC (1,415 KB)
全文链接:

获取论文:

    查看标题为《》的 PDF
  • 查看中文 PDF
  • 查看 PDF
  • HTML(实验性)
  • TeX 源代码
  • 其他格式
许可图标 查看许可
当前浏览上下文:
cs.SE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新的 | 最近的 | 2025-07
切换浏览方式为:
cs

参考文献与引用

  • NASA ADS
  • 谷歌学术搜索
  • 语义学者
a 导出 BibTeX 引用 加载中...

BibTeX 格式的引用

×
数据由提供:

收藏

BibSonomy logo Reddit logo

文献和引用工具

文献资源探索 (什么是资源探索?)
连接的论文 (什么是连接的论文?)
Litmaps (什么是 Litmaps?)
scite 智能引用 (什么是智能引用?)

与本文相关的代码,数据和媒体

alphaXiv (什么是 alphaXiv?)
CatalyzeX 代码查找器 (什么是 CatalyzeX?)
DagsHub (什么是 DagsHub?)
Gotit.pub (什么是 GotitPub?)
Hugging Face (什么是 Huggingface?)
带有代码的论文 (什么是带有代码的论文?)
ScienceCast (什么是 ScienceCast?)

演示

复制 (什么是复制?)
Hugging Face Spaces (什么是 Spaces?)
TXYZ.AI (什么是 TXYZ.AI?)

推荐器和搜索工具

影响之花 (什么是影响之花?)
核心推荐器 (什么是核心?)
IArxiv 推荐器 (什么是 IArxiv?)
  • 作者
  • 地点
  • 机构
  • 主题

arXivLabs:与社区合作伙伴的实验项目

arXivLabs 是一个框架,允许合作伙伴直接在我们的网站上开发和分享新的 arXiv 特性。

与 arXivLabs 合作的个人和组织都接受了我们的价值观,即开放、社区、卓越和用户数据隐私。arXiv 承诺这些价值观,并且只与遵守这些价值观的合作伙伴合作。

有一个为 arXiv 社区增加价值的项目想法吗? 了解更多关于 arXivLabs 的信息.

这篇论文的哪些作者是支持者? | 禁用 MathJax (什么是 MathJax?)
  • 关于
  • 帮助
  • contact arXivClick here to contact arXiv 联系
  • 订阅 arXiv 邮件列表点击这里订阅 订阅
  • 版权
  • 隐私政策
  • 网络无障碍帮助
  • arXiv 运营状态
    通过...获取状态通知 email 或者 slack

京ICP备20251230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