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体物理学 > 星系的天体物理学
[提交于 2024年9月3日
]
标题: 低密度环境中近邻矮星系的结构特性——大小、表面亮度和颜色梯度
标题: The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nearby dwarf galaxies in low density environments -- size, surface brightness and colour gradients
摘要: 我们使用一个完整的样本,包含211个附近的矮星系(红移 z < 0.08,恒星质量 10^8 MSun < Mstar < 10^9.5 Msun),这些星系位于低密度环境中,研究它们的结构特性:有效半径(R_e)、有效面亮度(mu_e)和颜色梯度。 我们探讨了这些性质与恒星质量和在一篇相关论文(Lazar 等人)中识别出的三种主要矮星形态类型的关系 -- 早期型星系(ETGs)、晚期型星系(LTGs)和无特征系统。 LTGs 和无特征星系的有效半径中值比 ETGs 大约 2 倍和 1.2 倍。虽然 ETGs 和 LTGs 的有效面亮度中值相似,但无特征类别的星系则比 ETGs 暗约 1 镁每平方秒弧度。 尽管它们的有效半径中值相似,但无特征和 ETG 类别在它们的有效面亮度中值上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它们的演化过程不同,并且无特征星系并非 ETGs 的子集。 虽然大质量 ETGs 通常表现出负或平坦的颜色梯度,但矮小 ETGs 一般显示出正颜色梯度(中心更蓝)。 因此,随着我们从矮小星系过渡到大质量星系,ETGs 的增长从“外向内”转变为“内向外”。 然而,矮小和大质量 LTGs 的颜色梯度是相似的。 大约 46% 的矮小 ETGs 显示出明显的、肉眼可辨认的蓝色核心,延伸至约 1.5 R_e。 最后,与非相互作用的矮星系相比,相互作用的矮星系在所有半径上更大、更蓝,并且表现出类似的 mu_e 中值,这表明相互作用通常在整个星系范围内增强恒星形成。 XMATHX0
文献和引用工具
与本文相关的代码,数据和媒体
alphaXiv (什么是 alphaXiv?)
CatalyzeX 代码查找器 (什么是 CatalyzeX?)
DagsHub (什么是 DagsHub?)
Gotit.pub (什么是 GotitPub?)
Hugging Face (什么是 Huggingface?)
带有代码的论文 (什么是带有代码的论文?)
ScienceCast (什么是 ScienceCast?)
演示
推荐器和搜索工具
arXivLabs:与社区合作伙伴的实验项目
arXivLabs 是一个框架,允许合作伙伴直接在我们的网站上开发和分享新的 arXiv 特性。
与 arXivLabs 合作的个人和组织都接受了我们的价值观,即开放、社区、卓越和用户数据隐私。arXiv 承诺这些价值观,并且只与遵守这些价值观的合作伙伴合作。
有一个为 arXiv 社区增加价值的项目想法吗? 了解更多关于 arXivLabs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