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体物理学 > 星系的天体物理学
[提交于 2024年9月30日
(v1)
,最后修订 2025年3月5日 (此版本, v2)]
标题: 南半球遥远的银河系晕:LMC诱导的动力学摩擦尾迹的特征
标题: The distant Milky Way halo from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LMC-induced dynamical-friction wake
摘要: 大麦哲伦云(LMC)落入银河系晕的进程影响了我们星系中恒星和暗物质的分布。绘制这次相遇的观测后果图可以告诉我们这两个星系的属性、它们相互作用的细节,并可能区分不同的暗物质模型。 N体模拟预测,在重子物质和暗物质中,沿着LMC轨道后方都会有一个局部过密区域,称为尾迹。 我们在预计尾迹所在的四个方向上使用VIRCAM和DECam收集了宽视场、深度近红外和光学测光数据,覆盖了预期会跨越其大部分预测密度对比的天空区域。 我们识别出超过400颗恒星,这些恒星包括两种不同的示踪物——接近主序星转折点的恒星和红巨星——它们描绘了60到100千秒差距之间的晕,推导出了作为天球位置和银河中心半径函数的恒星晕密度。 我们检测到了(1)在70千秒差距处晕的径向密度剖面中的一个断裂,这是北方晕研究中未观察到的;以及(2)一个从70千秒差距开始的明显的晕过密区域,其密度对比度稳步增加至尾迹预计的当前位置。 如果这个过密区域确实是LMC的尾迹,其峰值密度对比度与所考虑的最大质量LMC模型一样显著。 来自未识别亚结构的污染可能会使我们的尾迹探测产生偏差,因此需要更广域的具有相似深度的调查来确认。
文献和引用工具
与本文相关的代码,数据和媒体
alphaXiv (什么是 alphaXiv?)
CatalyzeX 代码查找器 (什么是 CatalyzeX?)
DagsHub (什么是 DagsHub?)
Gotit.pub (什么是 GotitPub?)
Hugging Face (什么是 Huggingface?)
带有代码的论文 (什么是带有代码的论文?)
ScienceCast (什么是 ScienceCast?)
演示
推荐器和搜索工具
arXivLabs:与社区合作伙伴的实验项目
arXivLabs 是一个框架,允许合作伙伴直接在我们的网站上开发和分享新的 arXiv 特性。
与 arXivLabs 合作的个人和组织都接受了我们的价值观,即开放、社区、卓越和用户数据隐私。arXiv 承诺这些价值观,并且只与遵守这些价值观的合作伙伴合作。
有一个为 arXiv 社区增加价值的项目想法吗? 了解更多关于 arXivLabs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