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CenXiv.org
此网站处于试运行阶段,支持我们!
我们衷心感谢所有贡献者的支持。
贡献
赞助
cenxiv logo > q-fin > arXiv:2504.20116

帮助 | 高级搜索

定量金融 > 统计金融

arXiv:2504.20116 (q-fin)
[提交于 2025年4月28日 ]

标题: 杠杆ETF中的复合效应:超越波动性拖累范式

标题: Compounding Effects in Leveraged ETFs: Beyond the Volatility Drag Paradigm

Authors:Chung-Han Hsieh, Jow-Ran Chang, Hui Hsiang Chen
摘要: 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杠杆ETF(LETFs)由于\emph{波动率拖拽}而长期表现衰减。 我们表明这种观点是不全面的:LETF的表现从根本上取决于回报自相关性和回报动态。 在回报独立的市场中,LETFs对其目标倍数表现出正的预期复合效应。 在序列相关的市场中,趋势增强收益,而均值回归导致表现不佳。 通过一个统一框架,该框架结合了AR(1)和AR-GARCH模型、连续时间的制度转换以及灵活的再平衡频率,我们证明了回报动态——包括回报自相关性、波动率聚类和制度持久性——决定了LETFs是超越还是落后于其目标。 实证分析中,使用大约20年的SPDR S\&P~500 ETF和Nasdaq-100 ETF数据,我们验证了这些理论预测。 每日再平衡的LETFs在动量驱动的市场中提升收益,而较少频次的再平衡则在均值回复的环境中减轻损失。
摘要: A common belief is that leveraged ETFs (LETFs) suffer long-term performance decay due to \emph{volatility drag}. We show that this view is incomplete: LETF performance depends fundamentally on return autocorrelation and return dynamics. In markets with independent returns, LETFs exhibit positive expected compounding effects on their target multiples. In serially correlated markets, trends enhance returns, while mean reversion induces underperformance. With a unified framework incorporating AR(1) and AR-GARCH models, continuous-time regime switching, and flexible rebalancing frequencies, we demonstrate that return dynamics -- including return autocorrelation, volatility clustering, and regime persistence -- determine whether LETFs outperform or underperform their targets. Empirically, using about 20 years of SPDR S\&P~500 ETF and Nasdaq-100 ETF data, we confirm these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Daily-rebalanced LETFs enhance returns in momentum-driven markets, whereas infrequent rebalancing mitigates losses in mean-reverting regimes.
评论: 提交以供可能的发表
主题: 统计金融 (q-fin.ST) ; 一般金融 (q-fin.GN)
MSC 类: 91G80, 60G10
引用方式: arXiv:2504.20116 [q-fin.ST]
  (或者 arXiv:2504.20116v1 [q-fin.ST] 对于此版本)
  https://doi.org/10.48550/arXiv.2504.20116
通过 DataCite 发表的 arXiv DOI

提交历史

来自: Chung-Han Hsieh [查看电子邮件]
[v1] 星期一, 2025 年 4 月 28 日 06:57:18 UTC (7,187 KB)
全文链接:

获取论文:

    查看标题为《》的 PDF
  • 查看中文 PDF
  • 查看 PDF
  • HTML(实验性)
  • TeX 源代码
  • 其他格式
查看许可
当前浏览上下文:
q-fin.GN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新的 | 最近的 | 2025-04
切换浏览方式为:
q-fin
q-fin.ST

参考文献与引用

  • NASA ADS
  • 谷歌学术搜索
  • 语义学者
a 导出 BibTeX 引用 加载中...

BibTeX 格式的引用

×
数据由提供:

收藏

BibSonomy logo Reddit logo

文献和引用工具

文献资源探索 (什么是资源探索?)
连接的论文 (什么是连接的论文?)
Litmaps (什么是 Litmaps?)
scite 智能引用 (什么是智能引用?)

与本文相关的代码,数据和媒体

alphaXiv (什么是 alphaXiv?)
CatalyzeX 代码查找器 (什么是 CatalyzeX?)
DagsHub (什么是 DagsHub?)
Gotit.pub (什么是 GotitPub?)
Hugging Face (什么是 Huggingface?)
带有代码的论文 (什么是带有代码的论文?)
ScienceCast (什么是 ScienceCast?)

演示

复制 (什么是复制?)
Hugging Face Spaces (什么是 Spaces?)
TXYZ.AI (什么是 TXYZ.AI?)

推荐器和搜索工具

影响之花 (什么是影响之花?)
核心推荐器 (什么是核心?)
IArxiv 推荐器 (什么是 IArxiv?)
  • 作者
  • 地点
  • 机构
  • 主题

arXivLabs:与社区合作伙伴的实验项目

arXivLabs 是一个框架,允许合作伙伴直接在我们的网站上开发和分享新的 arXiv 特性。

与 arXivLabs 合作的个人和组织都接受了我们的价值观,即开放、社区、卓越和用户数据隐私。arXiv 承诺这些价值观,并且只与遵守这些价值观的合作伙伴合作。

有一个为 arXiv 社区增加价值的项目想法吗? 了解更多关于 arXivLabs 的信息.

这篇论文的哪些作者是支持者? | 禁用 MathJax (什么是 MathJax?)
  • 关于
  • 帮助
  • contact arXivClick here to contact arXiv 联系
  • 订阅 arXiv 邮件列表点击这里订阅 订阅
  • 版权
  • 隐私政策
  • 网络无障碍帮助
  • arXiv 运营状态
    通过...获取状态通知 email 或者 slack

京ICP备20251230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