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体物理学
[提交于 2005年8月29日
]
标题: 探测星团形成中的中间到高质量恒星:NGC 2264星团块的详细毫米波研究
标题: Probing the formation of intermediate- to high-mass stars in protoclusters: A detailed millimeter study of the NGC 2264 clumps
摘要: 我们展示了对两个大质量星团形成云核 NGC 2264-C 和 NGC 2264-D 的尘埃连续谱和分子线观测结果,包括使用 IRAM 30 米望远镜上的 MAMBO 热电偶阵列和 HERA 频谱阵列进行的大范围测绘。这两个 NGC 2264 云核位于邻近的 Mon OB1 巨分子云复合体中。分别在云核 C 和 D 中识别出 12 个和 15 个致密毫米波连续谱源(即 MMS)。在 NGC 2264-C 和 NGC 2264-D 中发现了广泛的吸积运动迹象,例如在 HCO+(3-2) 或 CS(3-2) 中。在 NGC 2264-C 的中心最内层区域,观测到 N_2H+(1-0) 和 H^{13}CO+(1-0) 中约 2 公里每秒幅度的明显速度间断,我们认为这是两个 MMS 与其可能合并至中心 MMS C-MM3 的强烈动力学相互作用的标志。辐射转移建模支持 NGC 2264-C 是一个高度不稳定的长轴坍塌的椭球形云核,在接近自由落体的动力学时间尺度(约 1.7×10^5 年)上进行坍缩。我们的大规模坍缩模型拟合表明,向中心原恒星天体 C-MM3 的最大物质流入率约为 3×10^{-3}太阳质量每年。这种吸积率足够高,能够克服辐射压力,并在约 1.7×10^5 年的时间内通过吸积形成约 20 太阳质量的恒星。这与 NGC 2264-C 中心部分的整体动力学时间尺度相似。我们得出结论,我们很可能正在见证 NGC 2264-C 中央部分高质量(> 10 太阳质量)原恒星的形成。我们的结果表明了介于 Bonnell 等人(1998)提出的恒星合并场景和 McKee & Tan(2003)提出的巨大湍流核心模型之间的大质量恒星形成图景。
文献和引用工具
与本文相关的代码,数据和媒体
alphaXiv (什么是 alphaXiv?)
CatalyzeX 代码查找器 (什么是 CatalyzeX?)
DagsHub (什么是 DagsHub?)
Gotit.pub (什么是 GotitPub?)
Hugging Face (什么是 Huggingface?)
带有代码的论文 (什么是带有代码的论文?)
ScienceCast (什么是 ScienceCast?)
演示
推荐器和搜索工具
arXivLabs:与社区合作伙伴的实验项目
arXivLabs 是一个框架,允许合作伙伴直接在我们的网站上开发和分享新的 arXiv 特性。
与 arXivLabs 合作的个人和组织都接受了我们的价值观,即开放、社区、卓越和用户数据隐私。arXiv 承诺这些价值观,并且只与遵守这些价值观的合作伙伴合作。
有一个为 arXiv 社区增加价值的项目想法吗? 了解更多关于 arXivLabs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