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体物理学
[提交于 1999年12月1日
(此版本)
, 最新版本 2000年6月5日 (v2)
]
标题: 星系形成反馈:高红移星系电离辐射的逃逸
标题: Feedback from Galaxy Formation: Escaping Ionizing Radiation from Galaxies at High Redshift
摘要: 一些观测和理论论点表明,在红移z > 3时,星暴星系可能与类星体一样成为宇宙大尺度电离辐射的来源。 在红移z > 5时,星际介质(IGM)的再电离可能部分来源于第一批明亮的大质量恒星。 为了成为恒星形成中重要的辐射反馈来源,必须有大量(\sim 10%)的电离光子逃逸出星系的气体层。 使用由暗物质(DM)势约束的平滑分布气体模型,我们估计了逃逸出球形星系晕的LyC通量比例f_esc,该比例是其质量和动力学红移的函数。 通过求解在暗物质晕势阱中重子物质的流体静力学平衡方程,得到了气体密度分布,该分布由Navarro等(1996)找到的密度分布确定。 然后我们进行参数研究,以理解fesc对红移、质量、恒星形成效率(SFE)、恒星密度分布和OB星团光度函数的依赖性。 我们给出了f_esc(z,M_{DM})的有用解析公式。 利用Press-Schechter形式,我们发现红移z\sim 7时的恒星再电离很可能由小的星系子单元主导,其质量M_{DM} \simlt 10^7 M_\odot ,SFE\sim 10倍于银河系中的值。 这可能会影响重元素在整个星际介质中的分布。
文献和引用工具
与本文相关的代码,数据和媒体
alphaXiv (什么是 alphaXiv?)
CatalyzeX 代码查找器 (什么是 CatalyzeX?)
DagsHub (什么是 DagsHub?)
Gotit.pub (什么是 GotitPub?)
Hugging Face (什么是 Huggingface?)
带有代码的论文 (什么是带有代码的论文?)
ScienceCast (什么是 ScienceCast?)
演示
推荐器和搜索工具
arXivLabs:与社区合作伙伴的实验项目
arXivLabs 是一个框架,允许合作伙伴直接在我们的网站上开发和分享新的 arXiv 特性。
与 arXivLabs 合作的个人和组织都接受了我们的价值观,即开放、社区、卓越和用户数据隐私。arXiv 承诺这些价值观,并且只与遵守这些价值观的合作伙伴合作。
有一个为 arXiv 社区增加价值的项目想法吗? 了解更多关于 arXivLabs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