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CenXiv.org
此网站处于试运行阶段,支持我们!
我们衷心感谢所有贡献者的支持。
贡献
赞助
cenxiv logo > physics > arXiv:1109.3764

帮助 | 高级搜索

物理学 > 一般物理

arXiv:1109.3764 (physics)
[提交于 2011年9月17日 (v1) ,最后修订 2012年10月17日 (此版本, v2)]

标题: 零能旅行

标题: Zero Energy Travel

Authors:Othman Ahmad, Aroland Kiring, Ali Chekima
摘要: 基于牛顿运动定律,理论上可以以零能耗进行旅行。 根据运动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将无限距离地继续运动,除非受到其他力的作用。 对于运动中的物体,阻止持续运动的力是摩擦力。 然而,在许多情况下摩擦力为零,例如在太空中,那里是真空。 在地球上,重力使物体相互接触并产生摩擦,但存在技术可以利用强大的磁力将它们分离在空气中。 在低速时,空气引起的摩擦很小,但我们可以在陆地上制造真空以实现高速旅行。 旅行的另一个条件是能够在目的地停止。 在陆地上,我们可以使用无刷永磁发电机将动能重新转化为电能。 这些发电机也可以将电能转化为动能以提供运动。 本文回顾了将使我们能够以零能耗旅行的技术。 在陆地上更容易实现,但在空气中则不明显。
摘要: It is fundamentally possible to travel with zero energy based on Newton Laws of Motion. According to the first law of motion, a body will continue to travel for infinite distance unless it is acted upon by another force. For a body in motion, the force which stops perpetual motion is friction. However, there are many circumstances that friction is zero, for example in space, where there is vacuum. On earth, gravity makes objects to be in constant contact with each other generating friction but technology exists to separate them in the air using powerful magnetic forces. At low speeds, the friction caused by air is minimal but we can create vacuum even on land for high speed travel. Another condition for travelling is for it to stop at its destination. On land, we can recover the kinetic energy back into electrical energy using brushless permanent magnet generators. These generators can also convert electric energy into kinetic energy in order to provide motion. This article reviews technologies that will allow us to travel with zero energy. It is easier to do it on land but in the air, it is not obvious.
主题: 一般物理 (physics.gen-ph)
引用方式: arXiv:1109.3764 [physics.gen-ph]
  (或者 arXiv:1109.3764v2 [physics.gen-ph] 对于此版本)
  https://doi.org/10.48550/arXiv.1109.3764
通过 DataCite 发表的 arXiv DOI

提交历史

来自: Othman Ahmad [查看电子邮件]
[v1] 星期六, 2011 年 9 月 17 日 09:33:27 UTC (549 KB)
[v2] 星期三, 2012 年 10 月 17 日 23:44:19 UTC (562 KB)
全文链接:

获取论文:

    查看标题为《》的 PDF
  • 查看中文 PDF
  • 查看 PDF
  • 其他格式
查看许可
当前浏览上下文:
physics.gen-ph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新的 | 最近的 | 2011-09
切换浏览方式为:
physics

参考文献与引用

  • NASA ADS
  • 谷歌学术搜索
  • 语义学者
a 导出 BibTeX 引用 加载中...

BibTeX 格式的引用

×
数据由提供:

收藏

BibSonomy logo Reddit logo

文献和引用工具

文献资源探索 (什么是资源探索?)
连接的论文 (什么是连接的论文?)
Litmaps (什么是 Litmaps?)
scite 智能引用 (什么是智能引用?)

与本文相关的代码,数据和媒体

alphaXiv (什么是 alphaXiv?)
CatalyzeX 代码查找器 (什么是 CatalyzeX?)
DagsHub (什么是 DagsHub?)
Gotit.pub (什么是 GotitPub?)
Hugging Face (什么是 Huggingface?)
带有代码的论文 (什么是带有代码的论文?)
ScienceCast (什么是 ScienceCast?)

演示

复制 (什么是复制?)
Hugging Face Spaces (什么是 Spaces?)
TXYZ.AI (什么是 TXYZ.AI?)

推荐器和搜索工具

影响之花 (什么是影响之花?)
核心推荐器 (什么是核心?)
IArxiv 推荐器 (什么是 IArxiv?)
  • 作者
  • 地点
  • 机构
  • 主题

arXivLabs:与社区合作伙伴的实验项目

arXivLabs 是一个框架,允许合作伙伴直接在我们的网站上开发和分享新的 arXiv 特性。

与 arXivLabs 合作的个人和组织都接受了我们的价值观,即开放、社区、卓越和用户数据隐私。arXiv 承诺这些价值观,并且只与遵守这些价值观的合作伙伴合作。

有一个为 arXiv 社区增加价值的项目想法吗? 了解更多关于 arXivLabs 的信息.

这篇论文的哪些作者是支持者? | 禁用 MathJax (什么是 MathJax?)
  • 关于
  • 帮助
  • contact arXivClick here to contact arXiv 联系
  • 订阅 arXiv 邮件列表点击这里订阅 订阅
  • 版权
  • 隐私政策
  • 网络无障碍帮助
  • arXiv 运营状态
    通过...获取状态通知 email 或者 slack

京ICP备20251230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