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CenXiv.org
此网站处于试运行阶段,支持我们!
我们衷心感谢所有贡献者的支持。
贡献
赞助
cenxiv logo > q-bio > arXiv:1803.03692

帮助 | 高级搜索

定量生物学 > 神经与认知

arXiv:1803.03692 (q-bio)
[提交于 2018年3月9日 ]

标题: 关于尖峰时间的信息:从多时序组中派生的神经编码

标题: On the information in spike timing: neural codes derived from polychronous groups

Authors:Zhinus Marzi, Joao Hespanha, Upamanyu Madhow
摘要: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尖峰时间在神经信息处理中非常重要,即使少量的尖峰也能携带信息,但计算模型在这一方面明显落后于速率编码的模型。 关于神经元行为的实验证据与由循环连接提供的动态和状态依赖行为是一致的。 这促使了本文所研究的极简抽象,旨在通过循环连接提供对尖峰时间中信息编码的见解。 我们采用信息论技术对一个简单的储备模型进行研究,该模型将输入的时空模式编码为稀疏的神经代码,将Izhikevich引入的多时程组转化为可以执行标准向量操作的码字。 我们证明了该代码的距离特性与(最优)随机代码的特性相似。 特别是,该代码满足与线性分类和容量相关的基准,其中后者随着储备大小呈指数级增长。
摘要: There is growing evidence regarding the importance of spike timing in 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with even a small number of spikes carrying information, but computational models lag significantly behind those for rate coding. Experimental evidence on neuronal behavior is consistent with the dynamical and state dependent behavior provided by recurrent connections. This motivates the minimalistic abstraction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 aimed at providing insight into information encoding in spike timing via recurrent connections. We employ information-theoretic techniques for a simple reservoir model which encodes input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into a sparse neural code, translating the polychronous groups introduced by Izhikevich into codewords on which we can perform standard vector operations. We show that the distance properties of the code are similar to those for (optimal) random codes. In particular, the code meets benchmarks associated with both linear classification and capacity, with the latter scaling exponentially with reservoir size.
主题: 神经与认知 (q-bio.NC) ; 神经与进化计算 (cs.NE); 机器学习 (stat.ML)
引用方式: arXiv:1803.03692 [q-bio.NC]
  (或者 arXiv:1803.03692v1 [q-bio.NC] 对于此版本)
  https://doi.org/10.48550/arXiv.1803.03692
通过 DataCite 发表的 arXiv DOI

提交历史

来自: Zhinus Marzi [查看电子邮件]
[v1] 星期五, 2018 年 3 月 9 日 20:53:31 UTC (360 KB)
全文链接:

获取论文:

    查看标题为《》的 PDF
  • 查看中文 PDF
  • 查看 PDF
  • TeX 源代码
  • 其他格式
查看许可
当前浏览上下文:
q-bio.NC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新的 | 最近的 | 2018-03
切换浏览方式为:
cs
cs.NE
q-bio
stat
stat.ML

参考文献与引用

  • NASA ADS
  • 谷歌学术搜索
  • 语义学者
a 导出 BibTeX 引用 加载中...

BibTeX 格式的引用

×
数据由提供:

收藏

BibSonomy logo Reddit logo

文献和引用工具

文献资源探索 (什么是资源探索?)
连接的论文 (什么是连接的论文?)
Litmaps (什么是 Litmaps?)
scite 智能引用 (什么是智能引用?)

与本文相关的代码,数据和媒体

alphaXiv (什么是 alphaXiv?)
CatalyzeX 代码查找器 (什么是 CatalyzeX?)
DagsHub (什么是 DagsHub?)
Gotit.pub (什么是 GotitPub?)
Hugging Face (什么是 Huggingface?)
带有代码的论文 (什么是带有代码的论文?)
ScienceCast (什么是 ScienceCast?)

演示

复制 (什么是复制?)
Hugging Face Spaces (什么是 Spaces?)
TXYZ.AI (什么是 TXYZ.AI?)

推荐器和搜索工具

影响之花 (什么是影响之花?)
核心推荐器 (什么是核心?)
IArxiv 推荐器 (什么是 IArxiv?)
  • 作者
  • 地点
  • 机构
  • 主题

arXivLabs:与社区合作伙伴的实验项目

arXivLabs 是一个框架,允许合作伙伴直接在我们的网站上开发和分享新的 arXiv 特性。

与 arXivLabs 合作的个人和组织都接受了我们的价值观,即开放、社区、卓越和用户数据隐私。arXiv 承诺这些价值观,并且只与遵守这些价值观的合作伙伴合作。

有一个为 arXiv 社区增加价值的项目想法吗? 了解更多关于 arXivLabs 的信息.

这篇论文的哪些作者是支持者? | 禁用 MathJax (什么是 MathJax?)
  • 关于
  • 帮助
  • contact arXivClick here to contact arXiv 联系
  • 订阅 arXiv 邮件列表点击这里订阅 订阅
  • 版权
  • 隐私政策
  • 网络无障碍帮助
  • arXiv 运营状态
    通过...获取状态通知 email 或者 slack

京ICP备20251230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