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体物理学 > 宇宙学与非星系天体物理学
[提交于 2010年4月2日
]
标题: 低红移MgII宽吸收线类星体来自斯隆数字天空调查
标题: Low-z MgII Broad Absorption-Line Quasars from the Sloan Digital Sky Survey
摘要: 我们展示了一个包含68个低红移MgII低电离宽吸收线(loBAL)类星体的样本。 该样本根据以下标准从SDSS5中统一选取:(1) 0.4<z<0.8,(2) 中值信噪比>7,(3) MgII吸收线宽度>1600\kms 。 最后一个标准是在完整性和与经典BAL类星体定义的一致性之间的权衡,经典BAL类星体在CIV BAL中有`balnicity index' BI>0。 我们采用这样的标准是为了确保约90%的样本是经典的BAL类星体,完整性约为80%,这是基于对高红移类星体样本的广泛测试,这些样本同时测量了CIV和MgII BAL。 我们发现(1) MgII BAL在具有较窄Hbeta发射线、较弱的[OIII]发射线、较强的光学FeII多重态和较高光度的类星体中更频繁地被检测到。 在黑洞吸积系统的基本物理参数方面,具有较高Eddington比率的类星体中loBAL比例显著高于具有较低Eddington比率的类星体。 在所涉及的黑洞质量范围内,该比例不依赖于黑洞质量。 整体比例分布较广,表明吸收物质的覆盖因子范围较大。 (2) [OIII]-弱的loBAL类星体平均显示未检测到[NeV]发射线,且[NeV]与[OIII]的线比非常小。 然而,非BAL类星体中的线比远大于[OIII]-弱的loBAL类星体中的线比,并且与[OIII]线的强度无关。 (3) loBAL和非-loBAL类星体在近红外到光学波段的颜色相似,但在紫外波段的颜色不同。 (4) 具有中间宽度MgII吸收线的类星体在光学发射线特性上与非-loBAL类星体无法区分,但它们的颜色与loBAL类星体相似,比非BAL类星体更红。 我们还讨论了这些结果的含义。
文献和引用工具
与本文相关的代码,数据和媒体
alphaXiv (什么是 alphaXiv?)
CatalyzeX 代码查找器 (什么是 CatalyzeX?)
DagsHub (什么是 DagsHub?)
Gotit.pub (什么是 GotitPub?)
Hugging Face (什么是 Huggingface?)
带有代码的论文 (什么是带有代码的论文?)
ScienceCast (什么是 ScienceCast?)
演示
推荐器和搜索工具
arXivLabs:与社区合作伙伴的实验项目
arXivLabs 是一个框架,允许合作伙伴直接在我们的网站上开发和分享新的 arXiv 特性。
与 arXivLabs 合作的个人和组织都接受了我们的价值观,即开放、社区、卓越和用户数据隐私。arXiv 承诺这些价值观,并且只与遵守这些价值观的合作伙伴合作。
有一个为 arXiv 社区增加价值的项目想法吗? 了解更多关于 arXivLabs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