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体物理学 > 宇宙学与非星系天体物理学
[提交于 2010年12月6日
]
标题: PRIMUS: 密近星系对中的增强恒星形成速率
标题: PRIMUS: Enhanced Specific Star Formation Rates In Close Galaxy Pairs
摘要: 星系之间的潮汐相互作用可以触发恒星形成,这有助于宇宙的总体恒星形成率密度,并可能是蓝、正在形成恒星的星系随着时间转变为红、休眠星系的因素之一。 我们研究了来自光谱多目标巡天(PRIMUS)的孤立近距星系对中的潮汐触发恒星形成,这是一个低色散棱镜红移巡天,已在9.1平方度范围内测量了约12万可靠星系红移,直到z ≈ 1。 我们选择了一组红移在0.25 < z < 0.75之间、在投影分离300 h^-1 kpc内没有其他物体且dz/(1+z) = 0.01的孤立星系对样本,并将其与孤立星系对照样本进行比较,以测试它们的FUV-r和NUV-r框架下相对比值作为相对特定SFR的代理是否存在系统性差异。 我们发现,r_p < 50 h^-1 kpc的星系对中的星系在FUV-r中比对照星系平均更蓝,差值为-0.134 ± 0.045个亮度等级,在NUV-r中为-0.075 ± 0.038个亮度等级,分别对应于SSFR约15-20%的增加。 这表明由于潮汐相互作用导致SSFR增强。 我们还发现,对于r_p < 30 h^-1 kpc的子集星系对,这种相对增强更大,其中FUV-r中的平均颜色偏移为-0.193 ± 0.065个亮度等级,NUV-r中为-0.159 ± 0.048个亮度等级,分别对应于SSFR约25-30%的增加。 我们在样本红移范围内测试了潮汐触发恒星形成的增强随红移的变化情况,并发现在0.25 < z < 0.5到0.5 < z < 0.75之间存在SSFR增强减弱的边缘证据。 这表明由潮汐相互作用在低密度环境中触发的增强恒星形成的变化不是这一红移范围内全球恒星形成率密度下降的原因。
文献和引用工具
与本文相关的代码,数据和媒体
alphaXiv (什么是 alphaXiv?)
CatalyzeX 代码查找器 (什么是 CatalyzeX?)
DagsHub (什么是 DagsHub?)
Gotit.pub (什么是 GotitPub?)
Hugging Face (什么是 Huggingface?)
带有代码的论文 (什么是带有代码的论文?)
ScienceCast (什么是 ScienceCast?)
演示
推荐器和搜索工具
arXivLabs:与社区合作伙伴的实验项目
arXivLabs 是一个框架,允许合作伙伴直接在我们的网站上开发和分享新的 arXiv 特性。
与 arXivLabs 合作的个人和组织都接受了我们的价值观,即开放、社区、卓越和用户数据隐私。arXiv 承诺这些价值观,并且只与遵守这些价值观的合作伙伴合作。
有一个为 arXiv 社区增加价值的项目想法吗? 了解更多关于 arXivLabs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