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CenXiv.org
此网站处于试运行阶段,支持我们!
我们衷心感谢所有贡献者的支持。
贡献
赞助
cenxiv logo > physics > arXiv:1206.6920

帮助 | 高级搜索

物理学 > 化学物理

arXiv:1206.6920 (physics)
[提交于 2012年6月29日 ]

标题: 真空紫外光和原子氢照射下自由基的协同形成:实时原位电子自旋共振研究

标题: Synergistic Formation of Radicals by Irradiation with Both Vacuum Ultraviolet and Atomic Hydrogen: A Real-Time In Situ Electron Spin Resonance Study

Authors:Kenji Ishikawa, Naoya Sumi, Akihiko Kono, Hideo Horibe, Keigo Takeda, Hiroki Kondo, Makoto Sekine, Masaru Hori
摘要: 我们报告了聚四氟乙烯(PTFE)的表面改性,作为等离子体放电下软材料和生物材料的一个例子,通过使用原位实时电子自旋共振(ESR)测量进行自由基形成的动力学分析。 在氢等离子体照射期间,同时测量了原子氢的气相ESR信号和PTFE上的碳悬键(C-DB)。 实时观察到了C-DB密度的动态变化,其中密度变化的速率在初始照射期间加快,随后随时间变得恒定。 值得注意的是,C-DB是通过真空紫外(VUV)和原子氢的共同照射协同形成的。 原位实时ESR技术有助于阐明等离子体表面改性过程中的协同作用。
摘要: We report on the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TFE) as an example of soft- and bio-materials that occur under plasma discharge by kinetics analysis of radical formation using in situ real-time electron spin resonance (ESR) measurements. During irradiation with hydrogen plasma, simultaneous measurements of the gas-phase ESR signals of atomic hydrogen and the carbon dangling bond (C-DB) on PTFE were performed. Dynamic changes of the C-DB density were observed in real time, where the rate of density change was accelerated during initial irradiation and then became constant over time. It is noteworthy that C-DBs were formed synergistically by irradiation with both vacuum ultraviolet (VUV) and atomic hydrogen. The in situ real-time ESR technique is useful to elucidate synergistic roles during plasma surface modification.
评论: 14页,4图
主题: 化学物理 (physics.chem-ph) ; 生物物理 (physics.bio-ph); 定量方法 (q-bio.QM)
引用方式: arXiv:1206.6920 [physics.chem-ph]
  (或者 arXiv:1206.6920v1 [physics.chem-ph] 对于此版本)
  https://doi.org/10.48550/arXiv.1206.6920
通过 DataCite 发表的 arXiv DOI
期刊参考: J. Phys. Chem. Lett. 2, 1278 (2011)
相关 DOI: https://doi.org/10.1021/jz2002937
链接到相关资源的 DOI

提交历史

来自: Kenji Ishikawa [查看电子邮件]
[v1] 星期五, 2012 年 6 月 29 日 00:26:55 UTC (275 KB)
全文链接:

获取论文:

    查看标题为《》的 PDF
  • 查看中文 PDF
  • 查看 PDF
  • 其他格式
查看许可
当前浏览上下文:
physics.chem-ph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新的 | 最近的 | 2012-06
切换浏览方式为:
physics
physics.bio-ph
q-bio
q-bio.QM

参考文献与引用

  • NASA ADS
  • 谷歌学术搜索
  • 语义学者
a 导出 BibTeX 引用 加载中...

BibTeX 格式的引用

×
数据由提供:

收藏

BibSonomy logo Reddit logo

文献和引用工具

文献资源探索 (什么是资源探索?)
连接的论文 (什么是连接的论文?)
Litmaps (什么是 Litmaps?)
scite 智能引用 (什么是智能引用?)

与本文相关的代码,数据和媒体

alphaXiv (什么是 alphaXiv?)
CatalyzeX 代码查找器 (什么是 CatalyzeX?)
DagsHub (什么是 DagsHub?)
Gotit.pub (什么是 GotitPub?)
Hugging Face (什么是 Huggingface?)
带有代码的论文 (什么是带有代码的论文?)
ScienceCast (什么是 ScienceCast?)

演示

复制 (什么是复制?)
Hugging Face Spaces (什么是 Spaces?)
TXYZ.AI (什么是 TXYZ.AI?)

推荐器和搜索工具

影响之花 (什么是影响之花?)
核心推荐器 (什么是核心?)
IArxiv 推荐器 (什么是 IArxiv?)
  • 作者
  • 地点
  • 机构
  • 主题

arXivLabs:与社区合作伙伴的实验项目

arXivLabs 是一个框架,允许合作伙伴直接在我们的网站上开发和分享新的 arXiv 特性。

与 arXivLabs 合作的个人和组织都接受了我们的价值观,即开放、社区、卓越和用户数据隐私。arXiv 承诺这些价值观,并且只与遵守这些价值观的合作伙伴合作。

有一个为 arXiv 社区增加价值的项目想法吗? 了解更多关于 arXivLabs 的信息.

这篇论文的哪些作者是支持者? | 禁用 MathJax (什么是 MathJax?)
  • 关于
  • 帮助
  • contact arXivClick here to contact arXiv 联系
  • 订阅 arXiv 邮件列表点击这里订阅 订阅
  • 版权
  • 隐私政策
  • 网络无障碍帮助
  • arXiv 运营状态
    通过...获取状态通知 email 或者 slack

京ICP备20251230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