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CenXiv.org
此网站处于试运行阶段,支持我们!
我们衷心感谢所有贡献者的支持。
贡献
赞助
cenxiv logo > physics > arXiv:1703.06511

帮助 | 高级搜索

物理学 > 大气与海洋物理

arXiv:1703.06511 (physics)
[提交于 2017年3月19日 ]

标题: 全球地表温度趋势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参数分析(长版本)

标题: Global surface temperature trends and the effect of World War II: a parametric analysis (long version)

Authors:Bernard Gottschalk
摘要: 我们拟合了12个独立的表面温度时间序列(纬度区域),其中6个是陆基的,6个是海洋基的,在二次背景上使用了一个高斯分布(以WW2为中心)。四个极地区域不可用。其余8个区域都显示出0.2-0.3摄氏度的上升迹象,尽管其中一个区域由于拟合异常而被排除在最终分析之外。因此,我们发现WW2期间的表面温度上升是数据中一个稳健且统计显著(5.2 sigma)的特征,这要么是一个巧合,要么是由于WW2前后出现的系统误差,或者是人类活动(各种燃烧的增加)对全球气候影响的直接证据。至少在那个时期,温度迅速恢复的事实令人鼓舞。另一方面,背景温度上升的外推预测,如果条件保持不变,未来20年温度将上升0.5摄氏度。
摘要: We fit 12 independent surface temperature time series (zones of latitude), 6 land- and 6 ocean-based, with a Gaussian (centered around WW2) on a quadratic background. The four polar zones are unusable. Each of the remaining 8 shows evidence of a 0.2-0.3 degree C bump, although one zone is dropped from the final analysis because of an aberrant fit. Thus, we find that a surface temperature increase around WW2 is a robus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5.2 sigma) feature of the data, and must either be a coincidence, due to systematic error that came and went around WW2, or direct evidence of the effect of human activity (an increase in combustion of various sorts) on the global climate. The fact that, at least in that era, the temperature recovered quickly, is encouraging. On the other hand, extrapolation of the background temperature rise predicts an increase of 0.5 degree C in the next 20 years if conditions remain the same.
评论: 19页,5表,17图
主题: 大气与海洋物理 (physics.ao-ph)
引用方式: arXiv:1703.06511 [physics.ao-ph]
  (或者 arXiv:1703.06511v1 [physics.ao-ph] 对于此版本)
  https://doi.org/10.48550/arXiv.1703.06511
通过 DataCite 发表的 arXiv DOI

提交历史

来自: Bernard Gottschalk [查看电子邮件]
[v1] 星期日, 2017 年 3 月 19 日 21:03:48 UTC (711 KB)
全文链接:

获取论文:

    查看标题为《》的 PDF
  • 查看中文 PDF
  • 查看 PDF
  • TeX 源代码
  • 其他格式
查看许可
当前浏览上下文:
physics.ao-ph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新的 | 最近的 | 2017-03
切换浏览方式为:
physics

参考文献与引用

  • NASA ADS
  • 谷歌学术搜索
  • 语义学者
a 导出 BibTeX 引用 加载中...

BibTeX 格式的引用

×
数据由提供:

收藏

BibSonomy logo Reddit logo

文献和引用工具

文献资源探索 (什么是资源探索?)
连接的论文 (什么是连接的论文?)
Litmaps (什么是 Litmaps?)
scite 智能引用 (什么是智能引用?)

与本文相关的代码,数据和媒体

alphaXiv (什么是 alphaXiv?)
CatalyzeX 代码查找器 (什么是 CatalyzeX?)
DagsHub (什么是 DagsHub?)
Gotit.pub (什么是 GotitPub?)
Hugging Face (什么是 Huggingface?)
带有代码的论文 (什么是带有代码的论文?)
ScienceCast (什么是 ScienceCast?)

演示

复制 (什么是复制?)
Hugging Face Spaces (什么是 Spaces?)
TXYZ.AI (什么是 TXYZ.AI?)

推荐器和搜索工具

影响之花 (什么是影响之花?)
核心推荐器 (什么是核心?)
IArxiv 推荐器 (什么是 IArxiv?)
  • 作者
  • 地点
  • 机构
  • 主题

arXivLabs:与社区合作伙伴的实验项目

arXivLabs 是一个框架,允许合作伙伴直接在我们的网站上开发和分享新的 arXiv 特性。

与 arXivLabs 合作的个人和组织都接受了我们的价值观,即开放、社区、卓越和用户数据隐私。arXiv 承诺这些价值观,并且只与遵守这些价值观的合作伙伴合作。

有一个为 arXiv 社区增加价值的项目想法吗? 了解更多关于 arXivLabs 的信息.

这篇论文的哪些作者是支持者? | 禁用 MathJax (什么是 MathJax?)
  • 关于
  • 帮助
  • contact arXivClick here to contact arXiv 联系
  • 订阅 arXiv 邮件列表点击这里订阅 订阅
  • 版权
  • 隐私政策
  • 网络无障碍帮助
  • arXiv 运营状态
    通过...获取状态通知 email 或者 slack

京ICP备20251230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