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体物理学 > 星系的天体物理学
[提交于 2019年2月22日
]
标题: 气体压缩和消耗的淬火:红移为2.57的大质量射电星系案例研究
标题: Quenching by gas compression and consumption: A case study of a massive radio galaxy at z = 2.57
摘要: 本工作的目标是研究活动星系核(AGN)如何影响宿主星系中的恒星形成。 我们基于VLT/X-SHOOTER和ALMA的观测,对一个$z=2.57$大质量射电星系进行了详细的恒星形成历史和条件的研究。 深部红移紫外光谱包含光球吸收线和风特征,表明存在O型和B型恒星。 最显著检测到的光球特征用于表征最近的恒星形成:既不是瞬时的也不是连续的恒星形成历史与Si II$\lambda$1485和S V$\lambda$1502吸收的相对强度一致。 相反,至少在最近的过去发生了两次恒星形成爆发,分别发生在$6^{+1}_{-2}$百万年和$\gtrsim20$百万年前。 我们根据对[C I]$^3$P$_{2}$-$^3$P$_{1}$发射的ALMA观测,推导出分子$_{2}$气体质量为$(3.9\pm1.0)\times10^{10}$ M$_{\odot}$。分子气体质量仅为恒星质量的13%。 结合其高恒星形成率($1020^{+190}_{-170}$)Myr,这表明恒星形成效率为$(26\pm8$) Gyr$^{-1}$,并且气体耗尽时间较短,为$(38\pm12)$ Myr。 我们将高效的恒星形成归因于压缩气体运动,以解释光球层线和由[C I]示踪的恒星形成气体的适度速度弥散度($\leqslant$ 55 km s$^{-1}$)。 由于射电源可能非常年轻,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剧烈的恒星形成消耗了大部分气体,并与活动星系核协同作用,去除任何残留的分子气体,并最终抑制大质量星系中的恒星形成。
文献和引用工具
与本文相关的代码,数据和媒体
alphaXiv (什么是 alphaXiv?)
CatalyzeX 代码查找器 (什么是 CatalyzeX?)
DagsHub (什么是 DagsHub?)
Gotit.pub (什么是 GotitPub?)
Hugging Face (什么是 Huggingface?)
带有代码的论文 (什么是带有代码的论文?)
ScienceCast (什么是 ScienceCast?)
演示
推荐器和搜索工具
arXivLabs:与社区合作伙伴的实验项目
arXivLabs 是一个框架,允许合作伙伴直接在我们的网站上开发和分享新的 arXiv 特性。
与 arXivLabs 合作的个人和组织都接受了我们的价值观,即开放、社区、卓越和用户数据隐私。arXiv 承诺这些价值观,并且只与遵守这些价值观的合作伙伴合作。
有一个为 arXiv 社区增加价值的项目想法吗? 了解更多关于 arXivLabs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