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体物理学 > 地球与行星天体物理学
[提交于 2020年11月24日
]
标题: 恒星多重性对原行星盘的影响。 卢pus恒星形成区域的近红外调查
标题: The effect of stellar multiplicity on protoplanetary discs. A NIR survey of the Lupus star forming region
摘要: 我们展示了利用VLT/NACO对卢瓦斯分子云中的前主序星进行近红外(NIR)自适应光学(AO)调查的结果,以识别分离度低至$\sim$20 au的(次)恒星伴星,并研究多重性对原恒星盘特性的影响。 我们在NIR中首次对总共47个目标进行了观测,并利用档案数据补充了另外58个此前使用同一仪器观测的物体的观测结果。 所有105个目标都有毫米波ALMA数据可用,这些数据提供了对盘质量和大小的限制。 我们总共识别出13个多重系统,包括11个双星和2个三合星。 与之前的研究一致,我们发现最质量大的(M$_{\rm dust}$ $>$ 50 M$_{\oplus}$)和最大的($R_{\rm dust}>$ 70 au)盘仅出现在没有视觉伴星的恒星周围(分离度为20-4800 au),并且主星倾向于比次星拥有更高质量的盘。 然而,正如最近在Ophiuchus分子云中对$>$个PMS恒星的非常相似的研究中所显示的,对于M$_{\rm dust} < 50$ M$_{\oplus}$的恒星和半径$R_{\rm dust}<$ 70 au,单星和多星系统的盘质量及大小分布是相似的。这些盘对应于样本的$\sim $80-90%。这一结果可以在Lupus和Ophiuchus天体的综合样本中看到,该样本现在包括超过300个目标的ALMA成像和NIR AO数据,并意味着分离度$>$20 au的恒星伴星主要影响盘质量及大小分布中上部的10$\%$。
当前浏览上下文:
astro-ph.EP
切换浏览方式为:
文献和引用工具
与本文相关的代码,数据和媒体
alphaXiv (什么是 alphaXiv?)
CatalyzeX 代码查找器 (什么是 CatalyzeX?)
DagsHub (什么是 DagsHub?)
Gotit.pub (什么是 GotitPub?)
Hugging Face (什么是 Huggingface?)
带有代码的论文 (什么是带有代码的论文?)
ScienceCast (什么是 ScienceCast?)
演示
推荐器和搜索工具
arXivLabs:与社区合作伙伴的实验项目
arXivLabs 是一个框架,允许合作伙伴直接在我们的网站上开发和分享新的 arXiv 特性。
与 arXivLabs 合作的个人和组织都接受了我们的价值观,即开放、社区、卓越和用户数据隐私。arXiv 承诺这些价值观,并且只与遵守这些价值观的合作伙伴合作。
有一个为 arXiv 社区增加价值的项目想法吗? 了解更多关于 arXivLabs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