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体物理学 > 星系的天体物理学
[提交于 2021年3月15日
]
标题: H₂质量密度的宇宙演化和分子气体的时代
标题: Cosmic evolution of the H2 mass density and the epoch of molecular gas
摘要: 我们提出了对 $\rho_{\rm H_2}$ (宇宙中分子氢的宇宙质量密度)演化的新观测限制,时间范围追溯到 $z\approx2.5$。 我们采用统计方法,通过红移测量近红外选择星系的平均观测 $850\mu{\rm m}$ 通量密度。 所考虑的红移范围对应于一个区间,在该区间内 $850\mu{\rm m}$ 带探测了静止框架下的热尘埃辐射的瑞利-金斯尾部,因此可以将其用作星际介质(ISM)质量的估计值。 我们的样本包括英国红外深空巡天-广域巡天(UKIDSS-UDS)领域的 ${\approx}150,000$ 个星系,这些星系具有近红外星等 $K_{\rm AB}\leq25$ 魔法,并且具有从深度12波段测光数据推导出的对应概率分布函数的光谱红移。 利用比以往工作大约大两个量级的样本,我们显著减少了从$\rho_{\rm H_2}$到$z\approx2.5$的统计不确定性。 我们的测量结果与最近来自空白场分子气体调查的直接估算结果大致一致,发现分子气体的时期与恒星形成峰值时期的重合性在$z\approx2$时具有$\rho_{\rm H_2}\approx2\times10^7\,{\rm M_\odot}\,{\rm Mpc^{-3}}$。 我们演示了$\rho_{\rm H_2}$可以通过反转恒星形成率密度来广泛建模,同时采用固定或弱演化的恒星形成效率。 这个“恒定效率”模型显示出与我们统计推导的$\rho_{\rm H_2}$类似的演化趋势,这表明驱动$z\approx2$恒星形成历史达到峰值的主要因素是星系中分子气体供应量的增加,而不是单个星系内恒星形成效率的显著变化。
文献和引用工具
与本文相关的代码,数据和媒体
alphaXiv (什么是 alphaXiv?)
CatalyzeX 代码查找器 (什么是 CatalyzeX?)
DagsHub (什么是 DagsHub?)
Gotit.pub (什么是 GotitPub?)
Hugging Face (什么是 Huggingface?)
带有代码的论文 (什么是带有代码的论文?)
ScienceCast (什么是 ScienceCast?)
演示
推荐器和搜索工具
arXivLabs:与社区合作伙伴的实验项目
arXivLabs 是一个框架,允许合作伙伴直接在我们的网站上开发和分享新的 arXiv 特性。
与 arXivLabs 合作的个人和组织都接受了我们的价值观,即开放、社区、卓越和用户数据隐私。arXiv 承诺这些价值观,并且只与遵守这些价值观的合作伙伴合作。
有一个为 arXiv 社区增加价值的项目想法吗? 了解更多关于 arXivLabs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