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体物理学 > 地球与行星天体物理学
[提交于 2023年11月17日
]
标题: 形成晚期M矮星周围的巨型行星:颗粒吸积和行星-行星碰撞
标题: Forming Giant Planets Around Late-M Dwarfs: Pebble Accretion and Planet-Planet Collision
摘要: 我们提出了一种以岩石块为主导的核心吸积场景,用以解释围绕晚期M矮星$M_{\star}{=}0.1{-}0.2 \ M_{\odot}$形成巨行星的过程。为了探索巨行星形成的最佳盘条件,我们进行了N体模拟,研究了内外区域分别受到粘性加热和恒星辐射的盘中单个和多个原行星的增长及动力学演化。原行星的初始质量要么假设等于$0.01 \ M_{\oplus}$,要么基于流体不稳定性模拟推导出的公式计算得出。我们的发现表明,质量更大的行星更可能在寿命更长、固态质量更高、盘湍流程度适中至较高的盘中形成,并且原行星的初始质量更大。在单个原行星增长的情况下,能够达到的最大行星核质量通常低于触发快速气体吸积的阈值,这阻碍了巨行星的形成。然而,在多原行星情况下,频繁的行星-行星碰撞帮助核心突破了岩石隔离质量屏障。这加速了它们的气体吸积并促进了巨行星的形成,使得巨行星生长的最佳参数空间显著扩大。综合来看,我们的结果表明,即使在非常低质量的恒星宿主周围,当月球质量的原行星从星子吸积中首次出现并通过结合岩石吸积和行星-行星碰撞在高供给的岩石储库${>}50 \ M_{\oplus}$和湍流水平为$\alpha_{\rm t} {\sim} 10^{-3}{-}10^{-2}$的盘中迅速成长时,仍然有可能形成轨道周期为${\lesssim}100$天的巨行星。
文献和引用工具
与本文相关的代码,数据和媒体
alphaXiv (什么是 alphaXiv?)
CatalyzeX 代码查找器 (什么是 CatalyzeX?)
DagsHub (什么是 DagsHub?)
Gotit.pub (什么是 GotitPub?)
Hugging Face (什么是 Huggingface?)
带有代码的论文 (什么是带有代码的论文?)
ScienceCast (什么是 ScienceCast?)
演示
推荐器和搜索工具
arXivLabs:与社区合作伙伴的实验项目
arXivLabs 是一个框架,允许合作伙伴直接在我们的网站上开发和分享新的 arXiv 特性。
与 arXivLabs 合作的个人和组织都接受了我们的价值观,即开放、社区、卓越和用户数据隐私。arXiv 承诺这些价值观,并且只与遵守这些价值观的合作伙伴合作。
有一个为 arXiv 社区增加价值的项目想法吗? 了解更多关于 arXivLabs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