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CenXiv.org
此网站处于试运行阶段,支持我们!
我们衷心感谢所有贡献者的支持。
贡献
赞助
cenxiv logo > cs > arXiv:2504.05211

帮助 | 高级搜索

计算机科学 > 计算与语言

arXiv:2504.05211 (cs)
[提交于 2025年4月7日 (v1) ,最后修订 2025年7月24日 (此版本, v2)]

标题: 利用个体差异来提升通信

标题: Exploiting individual differences to bootstrap communication

Authors:Richard A. Blythe, Casimir Fisch
摘要: 建立一个通信系统是困难的,因为信号的预期含义在首次产生时对接收者是未知的,发出信号的人也并不知道该信号将如何被解释。 大多数关于通信系统出现的理论都依赖于反馈来强化过去成功沟通的行为。 然而,提供这种反馈需要已经能够传达原本的意图或被解释的意义。 因此,这些理论无法解释如何从非交流行为中实现通信的自我启动。 在这里,我们提出一个模型,展示了如何在没有预先存在的确定沟通成功的方法的情况下,通过大规模种群中个体行为的差异,产生一个能够表达无限多意义的通信系统。 促成这一结果的两个关键认知能力是在特定情况下可预测地行为,以及在信号产生之前的心理状态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来源于共同的意图性。 由于这两种能力可以独立于通信而存在,我们的结果与那些认为像语言这样的大型灵活的社会学习通信系统是社会认知一般但高度发展的能力产物的理论相兼容。
摘要: Establishing a communication system is hard because the intended meaning of a signal is unknown to its receiver when first produced, and the signaller also has no idea how that signal will be interpreted. Most theoretical accounts of the emergence of communication systems rely on feedback to reinforce behaviours that have led to successful communication in the past. However, providing such feedback requires already being able to communicate the meaning that was intended or interpreted. Therefore these accounts cannot explain how communication can be bootstrapped from non-communicative behaviours. Here we present a model that shows how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apable of expressing an unbounded number of meanings, can emerge as a result of individual behavioural differences in a large population without any pre-existing means to determine communicative success. The two key cognitive capabilities responsible for this outcome are behaving predictably in a given situation, and an alignment of psychological states ahead of signal production that derives from shared intentionality. Since both capabilities can exist independently of communication, our results are compatible with theories in which large flexible socially-learned communication systems like language are the product of a general but well-developed capacity for social cognition.
评论: 修订版是一篇完整的论文,包含大量额外的阐述和讨论。现在共有21页,包括补充信息,11幅图。
主题: 计算与语言 (cs.CL) ; 物理与社会 (physics.soc-ph); 种群与进化 (q-bio.PE)
引用方式: arXiv:2504.05211 [cs.CL]
  (或者 arXiv:2504.05211v2 [cs.CL] 对于此版本)
  https://doi.org/10.48550/arXiv.2504.05211
通过 DataCite 发表的 arXiv DOI

提交历史

来自: Richard A. Blythe [查看电子邮件]
[v1] 星期一, 2025 年 4 月 7 日 15:58:49 UTC (455 KB)
[v2] 星期四, 2025 年 7 月 24 日 15:44:57 UTC (537 KB)
全文链接:

获取论文:

    查看标题为《》的 PDF
  • 查看中文 PDF
  • 查看 PDF
  • HTML(实验性)
  • TeX 源代码
许可图标 查看许可
当前浏览上下文:
cs.CL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新的 | 最近的 | 2025-04
切换浏览方式为:
cs
physics
physics.soc-ph
q-bio
q-bio.PE

参考文献与引用

  • NASA ADS
  • 谷歌学术搜索
  • 语义学者
a 导出 BibTeX 引用 加载中...

BibTeX 格式的引用

×
数据由提供:

收藏

BibSonomy logo Reddit logo

文献和引用工具

文献资源探索 (什么是资源探索?)
连接的论文 (什么是连接的论文?)
Litmaps (什么是 Litmaps?)
scite 智能引用 (什么是智能引用?)

与本文相关的代码,数据和媒体

alphaXiv (什么是 alphaXiv?)
CatalyzeX 代码查找器 (什么是 CatalyzeX?)
DagsHub (什么是 DagsHub?)
Gotit.pub (什么是 GotitPub?)
Hugging Face (什么是 Huggingface?)
带有代码的论文 (什么是带有代码的论文?)
ScienceCast (什么是 ScienceCast?)

演示

复制 (什么是复制?)
Hugging Face Spaces (什么是 Spaces?)
TXYZ.AI (什么是 TXYZ.AI?)

推荐器和搜索工具

影响之花 (什么是影响之花?)
核心推荐器 (什么是核心?)
IArxiv 推荐器 (什么是 IArxiv?)
  • 作者
  • 地点
  • 机构
  • 主题

arXivLabs:与社区合作伙伴的实验项目

arXivLabs 是一个框架,允许合作伙伴直接在我们的网站上开发和分享新的 arXiv 特性。

与 arXivLabs 合作的个人和组织都接受了我们的价值观,即开放、社区、卓越和用户数据隐私。arXiv 承诺这些价值观,并且只与遵守这些价值观的合作伙伴合作。

有一个为 arXiv 社区增加价值的项目想法吗? 了解更多关于 arXivLabs 的信息.

这篇论文的哪些作者是支持者? | 禁用 MathJax (什么是 MathJax?)
  • 关于
  • 帮助
  • contact arXivClick here to contact arXiv 联系
  • 订阅 arXiv 邮件列表点击这里订阅 订阅
  • 版权
  • 隐私政策
  • 网络无障碍帮助
  • arXiv 运营状态
    通过...获取状态通知 email 或者 slack

京ICP备20251230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