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体物理学 > 太阳与恒星天体物理学
[提交于 2025年6月5日
]
标题: 氦核白矮星的共有包层演化
标题: Post-common Envelope Evolution of Helium-core White Dwarfs
摘要: 氦核白矮星(He WDs)通过公共包层(CE)演化形成,为双星相互作用通道和致密遗迹的形成提供了宝贵的见解。 它们的冷却速率对近距双星中的可探测性和年龄估算至关重要。 与通过稳定洛希瓣溢出(SRLOF)形成的He WD相比,那些通过CE通道形成的He WD经历截然不同的质量损失历史,导致不同的后CE演化行为。 我们探讨了残余氢包层质量(Mh)如何影响CE He WD的冷却演化,重点研究了分岔点在设定Mh和允许残余氢燃烧中的作用。 使用LPCODE恒星演化代码,我们计算了从0.20到0.42倍太阳质量的He WD模型,从后CE条件演化到白矮星冷却轨迹。 出现了两条演化分支:(i)非闪焰序列,以极快的速度冷却且氢燃烧可以忽略不计;(ii)闪焰序列,在冷却之前氢壳层闪焰会改变包层结构。 对于有效温度在12,000到27,000 K之间的最小包层模型,在5到130百万年内冷却,并在较低温度下大约300百万年内达到稳定状态,比SRLOF对应的模型年轻得多。 相比之下,含有更多氢的模型保持活跃的核燃烧,延迟冷却并产生数十亿年的年龄。 闪焰序列延长了白矮星前阶段,尽管仍短于SRLOF演化。 Mh的值也会影响白矮星质量和表面重力的估计,相对于SRLOF白矮星引入系统性偏移。 我们的结果显示,CE He WD遵循不同的演化路径,这对解释宿主He WD的紧凑双星的性质和命运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和引用工具
与本文相关的代码,数据和媒体
alphaXiv (什么是 alphaXiv?)
CatalyzeX 代码查找器 (什么是 CatalyzeX?)
DagsHub (什么是 DagsHub?)
Gotit.pub (什么是 GotitPub?)
Hugging Face (什么是 Huggingface?)
带有代码的论文 (什么是带有代码的论文?)
ScienceCast (什么是 ScienceCast?)
演示
推荐器和搜索工具
arXivLabs:与社区合作伙伴的实验项目
arXivLabs 是一个框架,允许合作伙伴直接在我们的网站上开发和分享新的 arXiv 特性。
与 arXivLabs 合作的个人和组织都接受了我们的价值观,即开放、社区、卓越和用户数据隐私。arXiv 承诺这些价值观,并且只与遵守这些价值观的合作伙伴合作。
有一个为 arXiv 社区增加价值的项目想法吗? 了解更多关于 arXivLabs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