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CenXiv.org
此网站处于试运行阶段,支持我们!
我们衷心感谢所有贡献者的支持。
贡献
赞助
cenxiv logo > econ > arXiv:2507.03238

帮助 | 高级搜索

经济学 > 一般经济学

arXiv:2507.03238 (econ)
[提交于 2025年7月4日 (v1) ,最后修订 2025年7月30日 (此版本, v2)]

标题: 用户位置泄露无法阻止海外批评,但加剧了中国社交媒体上的地区分歧

标题: User Location Disclosure Fails to Deter Overseas Criticism but Amplifies Regional Divisions on Chinese Social Media

Authors:Leo Yang Yang, Yiqing Xu
摘要: 我们使用一个高频的未受审查的用户参与数据集,包括165个知名政府和媒体账户上的数万条评论,研究了新浪微博实施的用户位置披露政策的行为影响,新浪微博是中国最大的微博平台。 利用平台在2022年4月28日突然推出的基于IP的位置标签,我们比较了政策变化前后评论区的用户行为。 尽管该政策公开被解释为遏制虚假信息和对抗外国影响的措施,但我们发现海外用户的参与度没有下降。 相反,它显著减少了国内用户对其家乡省份以外本地议题的参与,尤其是在批评性评论中更为明显。 证据表明,这种影响并非由普遍的恐惧或对可信度的担忧驱动,而是由地区歧视性回复的增加所导致,这增加了跨省参与的社会成本。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身份披露工具可能会通过激活现有的社会分裂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从而在不直接审查的情况下加强国家控制。
摘要: We examine the behavioral effects of a user location disclosure policy implemented by Sina Weibo, China's largest microblogging platform, using a high-frequency dataset of uncensored user engagement, including tens of thousands of comments, on 165 prominent government and media accounts. Exploiting the platform's abrupt rollout of IP-based location tags on April 28, 2022, we compare user behavior in comment sections before and after the policy change. Although the policy was publicly justified as a measure to curb misinformation and counter foreign influence, we find no decline in participation by overseas users. Instead, it significantly reduced domestic engagement with local issues outside users' home provinces, particularly among critical comments. Evidence suggests this effect was not driven by generalized fear or concerns about credibility, but by a rise in regionally discriminatory replies that increased the social cost of cross-provincial engagement.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identity disclosure tools can produce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by activating existing social divisions in ways that reinforce state control without direct censorship.
评论: 正文:8页,附录:38页
主题: 一般经济学 (econ.GN) ; 社会与信息网络 (cs.SI)
引用方式: arXiv:2507.03238 [econ.GN]
  (或者 arXiv:2507.03238v2 [econ.GN] 对于此版本)
  https://doi.org/10.48550/arXiv.2507.03238
通过 DataCite 发表的 arXiv DOI
相关 DOI: https://doi.org/10.2139/ssrn.4560720
链接到相关资源的 DOI

提交历史

来自: Leo Yang Yang [查看电子邮件]
[v1] 星期五, 2025 年 7 月 4 日 01:04:55 UTC (19,399 KB)
[v2] 星期三, 2025 年 7 月 30 日 07:21:23 UTC (19,400 KB)
全文链接:

获取论文:

    查看标题为《》的 PDF
  • 查看中文 PDF
  • 查看 PDF
  • HTML(实验性)
  • TeX 源代码
  • 其他格式
查看许可
当前浏览上下文:
econ.GN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新的 | 最近的 | 2025-07
切换浏览方式为:
cs
cs.SI
econ
q-fin
q-fin.EC

参考文献与引用

  • NASA ADS
  • 谷歌学术搜索
  • 语义学者
a 导出 BibTeX 引用 加载中...

BibTeX 格式的引用

×
数据由提供:

收藏

BibSonomy logo Reddit logo

文献和引用工具

文献资源探索 (什么是资源探索?)
连接的论文 (什么是连接的论文?)
Litmaps (什么是 Litmaps?)
scite 智能引用 (什么是智能引用?)

与本文相关的代码,数据和媒体

alphaXiv (什么是 alphaXiv?)
CatalyzeX 代码查找器 (什么是 CatalyzeX?)
DagsHub (什么是 DagsHub?)
Gotit.pub (什么是 GotitPub?)
Hugging Face (什么是 Huggingface?)
带有代码的论文 (什么是带有代码的论文?)
ScienceCast (什么是 ScienceCast?)

演示

复制 (什么是复制?)
Hugging Face Spaces (什么是 Spaces?)
TXYZ.AI (什么是 TXYZ.AI?)

推荐器和搜索工具

影响之花 (什么是影响之花?)
核心推荐器 (什么是核心?)
IArxiv 推荐器 (什么是 IArxiv?)
  • 作者
  • 地点
  • 机构
  • 主题

arXivLabs:与社区合作伙伴的实验项目

arXivLabs 是一个框架,允许合作伙伴直接在我们的网站上开发和分享新的 arXiv 特性。

与 arXivLabs 合作的个人和组织都接受了我们的价值观,即开放、社区、卓越和用户数据隐私。arXiv 承诺这些价值观,并且只与遵守这些价值观的合作伙伴合作。

有一个为 arXiv 社区增加价值的项目想法吗? 了解更多关于 arXivLabs 的信息.

这篇论文的哪些作者是支持者? | 禁用 MathJax (什么是 MathJax?)
  • 关于
  • 帮助
  • contact arXivClick here to contact arXiv 联系
  • 订阅 arXiv 邮件列表点击这里订阅 订阅
  • 版权
  • 隐私政策
  • 网络无障碍帮助
  • arXiv 运营状态
    通过...获取状态通知 email 或者 slack

京ICP备20251230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