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CenXiv.org
此网站处于试运行阶段,支持我们!
我们衷心感谢所有贡献者的支持。
贡献
赞助
cenxiv logo > astro-ph > arXiv:2509.01069

帮助 | 高级搜索

天体物理学 > 太阳与恒星天体物理学

arXiv:2509.01069 (astro-ph)
[提交于 2025年9月1日 ]

标题: 通过双星合并在3500万年内形成的磁性白矮星

标题: A magnetic white dwarf formed through a binary merger within 35 million years

Authors:Huahui Yan, Jiamao Lin, Rizhong Zheng, Li Wang, Genghao Liu, Liangliang Ren, Zhen Guo, Siyi Xu, Zhangliang Chen, Chun Chen, Bo Ma, Yong Shao, Zhenwei Li, Xianfei Zhang, Christoffer Fremling, Jan J. Eldridge, Hongwei Ge, Chengyuan Li
摘要: 白矮星(WDs)代表了大多数恒星的最终演化阶段,通常起源于质量低于约8$M_{\odot}$到10$M_{\odot}$的前身恒星。 通过单星演化形成通常需要至少25 Myr,最年轻的WDs通常接近1.4$M_{\odot}$的钱德拉塞卡极限。 相反,通过双星渠道形成的WDs,如合并或质量转移,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尺度内形成较小的质量,并可能表现出独特的特征,包括强表面磁场和快速旋转。 准确确定这些WDs的年龄对于理解它们的形成至关重要。 一种有价值的方法是研究星团中的WDs,其中成员恒星具有相同的年龄和化学组成,这使得能够对WDs前身的形成时间和金属丰度进行精确约束。 在此,我们报告在开放星团RSG 5中发现的一个WD,该星团仅有35 Myr的年龄。 该WD的质量低于1.05$M_{\odot}$,表明它可能不是通过单星演化形成的。 该WD具有异常强的表面磁场($\ge 200$MG),短的自转周期($\sim 6.5$分钟),并且最显著的是,有一个与自转同步的电离周围碎片半环。 这一显著特征提供了双星合并起源的证据,这一情景进一步得到了我们的恒星演化模型的支持。
摘要: White dwarfs (WDs) represent the final evolutionary stage of most stars, typically originating from progenitor stars with masses below approximately 8 $M_{\odot}$ to 10 $M_{\odot}$. Formation through single-star evolution generally requires at least 25 Myr, with the youngest WDs often near the Chandrasekhar limit of 1.4 $M_{\odot}$. In contrast, WDs formed via binary channels, such as mergers or mass transfer, can develop smaller masses in a shorter timescale and may exhibit unique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strong surface magnetic fields and rapid rotation. Accurately determining the ages of these WDs is essential for understanding their formation. A valuable method involves studying WDs in star clusters, where member stars share the same age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allowing for precise constraints on the formation times and metallicities of the WDs' progenitors. Here we report a WD found in the open cluster RSG 5, which is only 35 Myr old. The WD's mass is lower than 1.05 $M_{\odot}$, indicating it may not have formed through single-star evolution. The WD possesses an exceptionally strong surface magnetic field ($\ge 200$ MG), a short rotational period ($\sim 6.5$ min), and, most notably, a co-rotating half-ring of ionized circumstellar debris. This distinctive feature provides evidence for a binary merger origin, a scenario further substantiated by our stellar evolution models.
评论: 16页,9图,已接受发表于《天体物理杂志快报》
主题: 太阳与恒星天体物理学 (astro-ph.SR) ; 星系的天体物理学 (astro-ph.GA)
引用方式: arXiv:2509.01069 [astro-ph.SR]
  (或者 arXiv:2509.01069v1 [astro-ph.SR] 对于此版本)
  https://doi.org/10.48550/arXiv.2509.01069
通过 DataCite 发表的 arXiv DOI(待注册)

提交历史

来自: Huahui Yan [查看电子邮件]
[v1] 星期一, 2025 年 9 月 1 日 02:17:28 UTC (4,079 KB)
全文链接:

获取论文:

    查看标题为《》的 PDF
  • 查看中文 PDF
  • 查看 PDF
  • HTML(实验性)
  • TeX 源代码
  • 其他格式
许可图标 查看许可
当前浏览上下文:
astro-ph.SR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新的 | 最近的 | 2025-09
切换浏览方式为:
astro-ph
astro-ph.GA

参考文献与引用

  • NASA ADS
  • 谷歌学术搜索
  • 语义学者
a 导出 BibTeX 引用 加载中...

BibTeX 格式的引用

×
数据由提供:

收藏

BibSonomy logo Reddit logo

文献和引用工具

文献资源探索 (什么是资源探索?)
连接的论文 (什么是连接的论文?)
Litmaps (什么是 Litmaps?)
scite 智能引用 (什么是智能引用?)

与本文相关的代码,数据和媒体

alphaXiv (什么是 alphaXiv?)
CatalyzeX 代码查找器 (什么是 CatalyzeX?)
DagsHub (什么是 DagsHub?)
Gotit.pub (什么是 GotitPub?)
Hugging Face (什么是 Huggingface?)
带有代码的论文 (什么是带有代码的论文?)
ScienceCast (什么是 ScienceCast?)

演示

复制 (什么是复制?)
Hugging Face Spaces (什么是 Spaces?)
TXYZ.AI (什么是 TXYZ.AI?)

推荐器和搜索工具

影响之花 (什么是影响之花?)
核心推荐器 (什么是核心?)
IArxiv 推荐器 (什么是 IArxiv?)
  • 作者
  • 地点
  • 机构
  • 主题

arXivLabs:与社区合作伙伴的实验项目

arXivLabs 是一个框架,允许合作伙伴直接在我们的网站上开发和分享新的 arXiv 特性。

与 arXivLabs 合作的个人和组织都接受了我们的价值观,即开放、社区、卓越和用户数据隐私。arXiv 承诺这些价值观,并且只与遵守这些价值观的合作伙伴合作。

有一个为 arXiv 社区增加价值的项目想法吗? 了解更多关于 arXivLabs 的信息.

这篇论文的哪些作者是支持者? | 禁用 MathJax (什么是 MathJax?)
  • 关于
  • 帮助
  • contact arXivClick here to contact arXiv 联系
  • 订阅 arXiv 邮件列表点击这里订阅 订阅
  • 版权
  • 隐私政策
  • 网络无障碍帮助
  • arXiv 运营状态
    通过...获取状态通知 email 或者 slack

京ICP备20251230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