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CenXiv.org
此网站处于试运行阶段,支持我们!
我们衷心感谢所有贡献者的支持。
贡献
赞助
cenxiv logo > q-bio > arXiv:2402.18808

帮助 | 高级搜索

定量生物学 > 神经与认知

arXiv:2402.18808 (q-bio)
[提交于 2024年2月29日 ]

标题: 大脑和神经的刺激技术,现在与未来

标题: Stimulation technology for brain and nerves, now and future

Authors:Masaru Kuwabara, Ryota Kanai
摘要: 对于患有如瘫痪等疾病的人士,脑机接口(BCI)的实施已经开始显著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此外,即使在健康个体中,脑对脑通信和脑对计算机交互预期带来的优势对未来具有相当大的潜力。 这是由于摆脱了身体限制,并超越了现有脑对脑通信方法固有的局限性。 要实现全面的BCI,建立大脑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双向通信是至关重要的。 虽然神经输入技术涉及多个学科且目前正迅速发展,但缺乏从最新或潜在输入方法角度总结该技术的综述论文。 遇到的挑战包括实现全面BCI所需的双向通信,以及与信息量、精度和侵入性相关的障碍。 综述部分全面涵盖了侵入性和非侵入性技术,包括纳米/微器件技术和人工智能(AI)在脑刺激中的集成。
摘要: In individuals afflicted with conditions such as paralysis, the implementation of Brain-Computer-Interface (BCI) has begun to significantly impact their quality of life. Furthermore, even in healthy individuals, the anticipated advantages of brain-to-brain communication and brain-to-computer interaction hold considerable promise for the future. This is attributed to the liberation from bodily constraints and the transcendence of existing limitations inherent in contemporary brain-to-brain communication methods. To actualize a comprehensive BCI, the establishment of bi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brain and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is imperative. While neural input technology spans diverse disciplines and is currently advancing rapidly, a notable absence exists in the form of review papers summarizing the technology from the standpoint of the latest or potential input methods. The challenges encountered encompass the requisite for bi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 to achieve a holistic BCI, as well as obstacles related to information volume, precision, and invasiveness. The review section comprehensively addresses both invasive and non-invasive techniques, incorporating nanotech/micro-device technology and the integr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in brain stimulation.
主题: 神经与认知 (q-bio.NC) ; 定量方法 (q-bio.QM)
引用方式: arXiv:2402.18808 [q-bio.NC]
  (或者 arXiv:2402.18808v1 [q-bio.NC] 对于此版本)
  https://doi.org/10.48550/arXiv.2402.18808
通过 DataCite 发表的 arXiv DOI

提交历史

来自: Masaru Kuwabara [查看电子邮件]
[v1] 星期四, 2024 年 2 月 29 日 02:26:33 UTC (411 KB)
全文链接:

获取论文:

    查看标题为《》的 PDF
  • 查看中文 PDF
  • 查看 PDF
  • 其他格式
许可图标 查看许可
当前浏览上下文:
q-bio.NC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新的 | 最近的 | 2024-02
切换浏览方式为:
q-bio
q-bio.QM

参考文献与引用

  • NASA ADS
  • 谷歌学术搜索
  • 语义学者
a 导出 BibTeX 引用 加载中...

BibTeX 格式的引用

×
数据由提供:

收藏

BibSonomy logo Reddit logo

文献和引用工具

文献资源探索 (什么是资源探索?)
连接的论文 (什么是连接的论文?)
Litmaps (什么是 Litmaps?)
scite 智能引用 (什么是智能引用?)

与本文相关的代码,数据和媒体

alphaXiv (什么是 alphaXiv?)
CatalyzeX 代码查找器 (什么是 CatalyzeX?)
DagsHub (什么是 DagsHub?)
Gotit.pub (什么是 GotitPub?)
Hugging Face (什么是 Huggingface?)
带有代码的论文 (什么是带有代码的论文?)
ScienceCast (什么是 ScienceCast?)

演示

复制 (什么是复制?)
Hugging Face Spaces (什么是 Spaces?)
TXYZ.AI (什么是 TXYZ.AI?)

推荐器和搜索工具

影响之花 (什么是影响之花?)
核心推荐器 (什么是核心?)
IArxiv 推荐器 (什么是 IArxiv?)
  • 作者
  • 地点
  • 机构
  • 主题

arXivLabs:与社区合作伙伴的实验项目

arXivLabs 是一个框架,允许合作伙伴直接在我们的网站上开发和分享新的 arXiv 特性。

与 arXivLabs 合作的个人和组织都接受了我们的价值观,即开放、社区、卓越和用户数据隐私。arXiv 承诺这些价值观,并且只与遵守这些价值观的合作伙伴合作。

有一个为 arXiv 社区增加价值的项目想法吗? 了解更多关于 arXivLabs 的信息.

这篇论文的哪些作者是支持者? | 禁用 MathJax (什么是 MathJax?)
  • 关于
  • 帮助
  • contact arXivClick here to contact arXiv 联系
  • 订阅 arXiv 邮件列表点击这里订阅 订阅
  • 版权
  • 隐私政策
  • 网络无障碍帮助
  • arXiv 运营状态
    通过...获取状态通知 email 或者 slack

京ICP备2025123034号